4月25日,蘇州九龍醫院泛血管疾病聯盟成立暨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啟動會在蘇州九龍醫院行政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全國泛血管中心劉四化主任,安徽省立醫院學科管理及規劃處處長、內分泌科主任鄭雪瑛教授,遼寧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專家侯愛潔院長,香港九龍集團副總裁陳強先生,蘇州九龍醫院院長錢海鑫教授、榮譽院長劉峰教授、常務副院長劉進煉教授,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各街道、社區、各醫聯體、協議單位、各商保公司等代表參加。
首批聯盟單位包括園區4家公立二級醫院和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14家醫療機構。醫院將整合區域內的醫療資源,依托街道社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使群眾能夠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多方聚力,共啟泛血管健康管理新篇章
啟動儀式由劉進煉主持。
陳強在致辭中表示,泛血管疾病作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其防治需多學科協作與全周期管理。九龍醫院依托心內科省級重點專科優勢,牽頭成立聯盟并啟動管理中心,是響應“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改的創新實踐。
葛均波在演講中強調,泛血管醫學的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實現從“治病”到“治人”的診療模式革命,并呼吁各界攜手實現“五年內區域泛血管疾病發病率下降15%”的目標。
啟動儀式上,葛均波、劉四化等嘉賓共同按下觸屏,宣告蘇州九龍醫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正式啟航。
隨后,活動為14家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授牌“泛血管聯盟單位”,并為園區街道、社區、企業等43家單位頒發“泛血管科普協作單位”證書,構建起覆蓋全區域的防治網絡。
學術賦能,探索診療與科研融合路徑
學術環節由孫懷鑫主持。
現場,多位專家分享了泛血管疾病管理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侯愛潔系統解析了泛血管中心建設的背景與運行方案,強調多學科協作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鄭雪瑛結合實例,提出通過加強宣傳、優化轉診機制提升患者管理效率;蘇州九龍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沈海林展示了影像技術在泛血管疾病精準診斷中的突破性應用;院長助理沈賢則介紹了“三高共管”模式如何通過醫防融合改善患者體驗;泛血管中心醫療總監杜婧詳細闡述了九龍醫院管理中心的建設架構、篩查流程及信息化平臺規劃,提出未來將延伸至基層、深化科研轉化。
學術賦能,探索診療與科研融合路徑
學術活動結束后,嘉賓們實地參觀了九龍醫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
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通過“預防-篩查-診療-隨訪”全流程管理模式,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患者可通過一次掛號完成多系統血管病變篩查(如頸動脈超聲、冠脈CT等),結合AI輔助決策系統生成個性化評估報告。由心血管、內分泌、神經內科等專家組成團隊,可針對復雜病例制定統一治療方案,避免重復檢查和治療沖突。建立患者電子健康檔案,通過遠程醫療平臺實現定期隨訪,動態監測血管健康狀況,并與社區醫療機構聯動,落實分級診療,讓市民就醫更便捷。
孫懷鑫介紹,在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患者無需再輾轉于多個科室之間,通過一站式服務就能完成全套的篩查和診斷流程,大大減少了就醫時間和經濟成本。基于多模態數據,包括影像、代謝指標等,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有效降低誤診和漏診的風險。
劉峰表示,泛血管疾病聯盟成立后,通過醫聯體協作,基層醫院能夠實現一鍵轉診至九龍醫院,而對于處于康復期的患者,也能順暢地從九龍醫院下轉至基層醫療機構,實現全程管理。醫院也將定期開展社區義診和健康科普活動,廣泛普及泛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識,提高高危人群的早篩意識。
未來,蘇州九龍醫院將以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為樞紐,聯合聯盟單位深化區域協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降低泛血管疾病負擔、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貢獻“九龍智慧”,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張思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