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婚姻走到盡頭,如何讓未成年子女依然沐浴在愛的陽光下?達川區法院用創新實踐給出暖心答案:與區民政局聯合架起"法治彩虹橋",讓司法關懷成為破碎家庭中守護孩子成長的溫暖屏障。
01
可視化普法
讓法律條文變成人間煙火
在達川區民政局婚姻服務大廳,每天滾動播放著法院制作的《未成年人保護提示書》和微電影《重拾光明》,采用"法律條文+藝術敘事"的立體傳播模式,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引發情感共鳴,引起主動思考。4月28日,法院民一庭負責人黃勇智一行來到服務大廳,向辦事群眾普及關于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法律條文和典型案例。重點針對辦理離婚事項的群眾開展“預防式普法”,引導其關注家庭結構變化中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尤其是心理健康保護。
02
一份提示書
傳遞法治溫度
法院制作的《關愛未成年人提示書》聚焦離婚案件中未成年人的撫養、探望、監護等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鮮活的典型案例宣傳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及預防未成年犯罪的法律知識,將保護關口前移,以溫和的方式喚醒監護責任,力求用最小的司法成本實現最大的保護效果,努力讓每一名未成年人都能在法治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婚姻關系的終結不該成為親情的休止符。達川區法院用司法的細膩筆觸勾勒愛的責任坐標,讓每個經歷家庭變故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之愛或許換了方式,但永遠不會缺席。這既是守護童年幸福的法治承諾,更是司法為民的溫暖詮釋。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達川區法院將積極發揮協同作用,立足審判職能,重點針對離婚、撫養、校園傷害等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通過在先行調解、審理、執行各階段動態開展關愛未成年提示工作,引導和督促父母切實擔負起家庭教育責任,為每一名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晴空。
供稿:冉卓靈
編輯:洪 柳
審核:黃勇智
簽發:楊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