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發(fā)布新命令,要求對為未成年人提供性別肯定療法的醫(yī)生和機構展開刑事及民事調查。
這一行動被認為是對跨性別青少年權利的嚴重打擊。邦迪將性別肯定比作“切割”,并鼓勵檢察官調查相關藥企是否存在虛假宣傳行為。她的決定建立在特朗普于1月簽署的第14187號行政命令之上,該命令暫停對提供性別肯定的機構的聯邦資助,目前正遭遇多起法律訴訟挑戰(zhàn)。
此舉立即在醫(yī)學界和社會各界引發(fā)強烈反響。美國醫(yī)學會、兒科學會等專業(yè)組織強調,性別肯定療法是在嚴格評估和知情同意下提供的,對部分青少年來說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醫(yī)學界普遍擔憂,如果聯邦政府以政治理由干預醫(yī)生的專業(yè)判斷,將對當事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引發(fā)更廣泛的“寒蟬效應”。
支持性別肯定療法的人士指出,當前的政策變化本質上是將跨性別議題政治化。過去幾年,美國已有20多個州出臺針對未成年跨性別群體的法律,限制他們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性別確認。而此次聯邦層面的調查可能進一步強化這些州法的執(zhí)行力,導致更多醫(yī)療資源向跨性別群體關閉。
然而,反對者則認為,青少年時期的性別確認可能具有不可逆轉的后果,且當前的醫(yī)學實踐仍存爭議。他們主張加強審查和監(jiān)管,以保護他們免受“草率介入”。邦迪本人也表示,其目的并非全面禁止醫(yī)療服務,而是確保聯邦資金不被濫用。
目前,一些州的總檢察長已表態(tài)不會配合調查,并將繼續(xù)保障跨性別青少年服務。部分聯邦法院也已發(fā)布臨時禁令,阻止對醫(yī)院資金的中止。在此背景下,圍繞性別肯定的合法性、科學性和道德邊界的辯論,已成為2025年美國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的重要議題,未來可能對醫(yī)保制度、州權與公民權利產生深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