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鉆石霸主”戴比爾斯(De Beers)最新披露的2024年財報令人大跌眼鏡。
這家掌控著全球原鉆開采命脈的行業巨擘,在過去一年里遭遇了“全線潰敗”——產量暴跌、銷量銳減、銷售額跳水、利潤腰斬,所有核心財務指標都亮起了刺眼紅燈。
戴比爾斯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隨后再出重拳,對其資產進行高達29億美元的巨額減記。這已是該集團連續第二年對戴比爾斯"動刀",從2023至今短短兩年時間,戴比爾斯身價已累計減少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6億),從輝煌時期的85億美元估值慘遭腰斬。
事實擺在眼前,昔日的鉆石巨頭不得不妥協。2024年,戴比爾斯將旗下鉆石毛胚價格下調了25%,希望能夠以此來挽回頹勢。
波士頓咨詢數據表明,全球鉆石勘探預算已暴跌至2007年水平的20%,行業衰退的深度遠超預測。然而,一部分專家認為真正打破西方鉆石巨頭長達130年壟斷局面的,并非單純的市場風向變動,而是中國制造。
在GIA 2024年度報告上,清楚顯示全球新型鉆石產量已飆升至驚人的2980萬克拉,其中中國以75%的產量占比穩居榜首,重塑了全球鉆石產業版圖。
一切都要從1963年鄭州三磨所首次成功合成培育鉆石說起,這讓變革的火種在華夏大地被埋下。而真正引發行業高潮的,是2019年中科院的技術突破,僅需短短7天就能培育出1克拉的真鉆,且其成本僅為西方天然鉆石的十分之一。
據國內柘光鉆石創始人透露,我國已完全掌握批量生產3-6克拉、D色、VVS級凈度頂級鉆石的核心技術。在此形勢下,僅柘光一家,今年年初在京東、淘寶等平臺的月銷額便已突破千萬元大關,目前5克拉以上的定制單已排至6月中旬,火爆異常。
柘光技術總監張某表示,以6克拉鉆石為例,戴比爾斯等傳統大牌動輒標價百萬起步,而柘光依托國內培育技術,能夠將定價“砍掉一個零”,加上18k金戒托總價只要8w不到,并且還支持“孤品復刻”等深度個性化定制業務,在凈度、切工等鉆石關鍵指標上遠超國際一線品牌。
上海名媛王女士此前在柘光定制了一枚觀賞性鉆戒,在顧客滿意度回訪中,王女士表示國產鉆石的性價比實在太高了,5.18克拉的鉆戒搭配18k金戒托,價格只有那些國際大牌的10%,且鉆石是附帶IGI檢測證書的,完全不用擔心莫桑石、鋯石等假鉆渾水摸魚的問題。
消費者們的選擇結果從來不會騙人。貝恩咨詢預測,2025年美西方傳統天然鉆極可能被擠壓成奢侈品市場的邊緣角色。
面對市場巨變,深陷困境的昔日巨頭戴比爾斯清楚知道,如果再不能想出點其他辦法來,那么離自己被淘汰就不遠了。于是,這個百年品牌孤注一擲地將寶押在了印度市場上,計劃在未來三年內瘋狂擴張50家新門店,試圖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戴比爾斯的“印度豪賭”恐怕只是徒勞。印度珠寶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當地鉆石消費均價僅僅只有中國市場的零頭(28%),且印度本土鉆石產能正以每年300%的速度不斷增長,很可能壓根就沒有戴比爾斯的生存空間。
戴比爾斯沒想明白的是,當下其實還有個更大的問題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曾經慣用的“稀缺性”天價營銷手段,當下已經沒有人買賬了。
美國珠寶行業協會2024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在18-35歲的鉆石主力消費群體中,高達63%的年輕人直言“性價比相較于營銷噱頭而言更重要”。中國培育鉆石之所以能勢如破竹,正是用實打實的品質和價格,精準擊中了新一代消費者"拒絕智商稅"的消費心理。
柘光給出的消費者數據顯示,約70%消費者在選擇鉆石時會“貨比三家”,同時對比各大國際品牌的價格,但最終九成消費者都會因“品質相同,價格更優”而選擇國產鉆石品牌。
盡管身為老牌巨頭,戴比爾斯目前仍能靠著歷史積淀在高端市場擁獲小部分天然鉆石??偷膬A心,但隨著“鉆石代表愛情”這一觀念逐漸被“鉆石只是選擇”的理性消費觀取代,天然鉆石品牌的影響力定將不斷削弱。
而至于國內本土鉆石企業,更需關注的應該是如何在產業蓬勃發展期繼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此來不斷拉升市場地位,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