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時總感覺身體發虛的人要注意了,春末夏初這段時間正是調理的關鍵期。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人體陽氣開始向外發散,這時候最怕的就是體內津液不足。
很多人以為多喝水就能解決問題,其實對于體質虛弱的人來說,單純喝水反而可能加重脾胃負擔。
今天,邀請到脾胃專家施旭光主任,給大家分享一碗健脾補津湯,換季少生病,身體倍兒棒!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的人,喝進去的水分無法有效轉化成身體需要的津液,反而會變成"廢水"滯留在體內。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越喝水越口干,甚至出現身體浮腫、舌苔厚膩的情況。
這個季節調理的關鍵在于兩點:既要補充身體需要的津液,又不能給脾胃增加負擔。
推薦用小米搭配山藥煮水喝,這兩種食材都是藥食同源的好東西。
小米色黃入脾,性質溫和,山藥能同時滋養脾、肺、腎三個臟腑,兩者配合既能生津潤燥,又能幫助脾胃運化。
【小米山藥湯】
取小米30克、干山藥片15克。提前將山藥浸泡20分鐘,加入1500毫升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30分鐘。
煮好的湯水可以裝進保溫杯,代替日常飲水隨時飲用。湯水表面浮著的米油是精華,千萬別浪費。
這碗湯有三大作用:
一是相比煮成粥,湯水更側重補充體液,既能保證日常飲水量,又不會產生飽腹感影響正餐。對于需要長期調理的人來說,這種形式更容易堅持。
二是比白開水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不會越喝越渴;
三是性質平和,大部分體質都能接受。尤其是不愛喝水或者喝水不解渴、身體瘦弱,皮膚暗淡、容易過敏、長疹子的人。
堅持喝上一周左右,能明顯感覺口干舌燥減輕,身體清爽不少。
注意:正在生病、發燒,及糖尿病患者慎喝。
門診案例分享
32歲雷女士,自述每到換季就反復感冒,總感覺口干但喝水就腹脹。
舌診見舌體胖大、齒痕明顯,脈象細弱。辨證為脾虛濕困、津液不布。
開方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加山藥、芡實、炒薏米,配合小米山藥湯日常飲用。
這類患者關鍵要補而不滯,特別叮囑這段時間多喝溫補津液的食療湯。
調理兩周后復診,口干改善明顯,晨起浮腫消失,最近半個月未再感冒。
最后提醒:代茶飲僅作日常輔助調理,不能代替治療。若癥狀反復或加重,想針對性調理好,還需中醫辨證論治,切勿私自用方。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覺得有用請點亮在看,分享給需要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