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
頭條
開國將軍謝振華將軍之女謝海巢女士前往云南省文山祭英烈
春末的滇南大地蒼翠欲滴,2025年4月29日,原昆明軍區政委謝振華將軍之女、英烈傳承促進會名譽會長謝海巢女士在老山主攻團118團參戰老兵李首明、王朝飛、120團老兵、南疆記憶紅色文旅創始人李根峰等人的陪同下,專程前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烈士陵園,祭奠長眠于此的英烈。此次行程不僅是一次跨越時空的致敬,更是一次傳承紅色精神、凝聚家國情懷的生動實踐和紅色血脈與英雄情懷的深情碰撞。
巧遇老山主攻營臧雷營長: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行程伊始,海巢會長在麻栗坡大王巖酒店巧遇了老山主攻團主攻營營長臧雷。這位曾在邊境作戰中多次負傷的老兵、全軍的著名英模,與海巢會長的相遇瞬間點燃了歷史的記憶。
海巢會長向解放軍英模臧雷營長贈送由謝振華政委的夫人王煜簽名、由海巢會長參與策劃的《老山之戰》首日封
這場意外相逢尚未落幕,歷史再次寫下動人篇章。
在酒店大堂,海巢會長與全國戰斗英雄史光柱副政委不期而遇。雙目失明卻以詩歌照亮無數人心靈的史光柱,聽到“謝振華政委后人”的自我介紹時,也是激動萬分。兩位紅色后輩的雙手緊緊相握,快門聲中定格的不只是合影,更是所有參戰將士們對英雄精神的接力。
陵園追思:以心祭英魂的深情儀式
上午9時,在莊嚴肅穆的麻栗坡烈士陵園,海巢會長代表父親謝振華政委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挽聯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輝,代表著我們對參加南疆保衛戰的英烈們的深深追思和懷念!
04:37
整理緞帶后,面對安息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的九百六十多位烈士,海巢會長的一段發自肺腑的即興發言,傳遞出參戰老兵們對烈士的深切緬懷和繼承遺志的決心!在場人員無不動容,烈士陵園內松濤陣陣,仿佛回應著后人的深情告慰。
海巢會長說:今天來到英雄的土地莊嚴的麻栗坡烈士陵園。今年是南疆戰役46周年時刻,是老山戰役勝利41周年的時刻, 是我老父親70多歲最后一次登上老山高嶂、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看望戰友們 35周年的日子。 今天我代表父親來看望他的戰友們。 父親雖然已不在世, 但他生前回憶文章中多次提到在云南工作很多的事情…。 記得回憶中說,一次戰前動員講話中,對即將要出發的部隊官兵們說:戰友們同志們,祖國現在需要我們,我們要為祖國的尊嚴,為國家的領土完整,為我們的母親而戰。孩子們,在你們出發之前,我對你們有要求:你們每一個人上戰場是祖國的需要。但是,你們必要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狠狠地打擊敵人,消滅敵人,才能完成祖國交給我們的任務。
今天我來到文山州,剛才在大廳遇見全國戰斗英雄史光柱副政委, 遇到全國戰斗英雄臧雷營長,他們也來看你們了。戰友們你們用鮮血、用生命、用青春鑄就的青春之歌,你們為保衛祖國。為保衛祖國的建設和家園安定獻出了生命。 你們的戰歌我們會永遠傳唱下去。戰友們,青山埋忠骨,請你們安息吧。 我還會經常來看你們的。
祭奠儀式結束后,海巢會長在麻栗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的陪同下走進了老山作戰紀念館。
當看到展柜中斑駁的軍用水壺、卷刃的工兵鍬、字跡模糊的請戰書時,海巢會長輕輕觸摸展柜玻璃,仿佛觸摸到那段烽火歲月。
00:36
老山主攻團主攻營參戰老兵李首明向大家講述了他的參戰經歷,在老山戰役戰斗中,李老兵憑借過人的軍事技能在通訊崗位上上傳下達三萬多條絕密指令無一差錯,更是將參觀者拉回到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
面對著英烈錄,海巢會長默默地站著向英烈們行注目禮,許久未動……
1983年春節前夕,謝振華政委來到扣林山(海拔1705米)戰壕看望守衛前沿陣地的部隊并同官兵們一起度過除夕。
軍區政委謝振華陪同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總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前往戰地醫院看望慰問傷員
1990年2月春節前夕,已是74歲高齡的謝振華政委專程從北京來到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者陰山(海拔1250米)貓耳洞與守防官兵們一起過春節。
令人感動的是,海巢會長將三幅從未公開的謝振華政委戰地照片捐贈給了老山作戰紀念館。
麻栗坡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接受捐贈。
00:50
這些定格歷史瞬間的相片,填補了館藏空白,為研究老山戰役、弘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提供了重要史料。麻栗坡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表示,這些照片將作為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激勵后人傳承革命薪火。
血脈傳承:硝煙散盡后的精神火炬
這場祭奠,不僅是謝振華政委后人對父輩戰場的追尋,更是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交付的精神接力。從戰火紛飛的歲月到和平發展的今天,英雄的故事通過這樣的銘記與傳遞,凝聚成民族精神的脊梁,昭示著: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海巢會長與解放軍英模、老山主攻營臧雷營長及參戰老兵合影
海巢會長與老山主攻團參戰老兵王朝飛、120團老兵李根峰合影
麻栗坡老山作戰紀念館的展廳里,有一張特別的照片深深的吸引了海巢會長的目光。照片上半部分是麻栗坡烈士陵園的航拍照:鏡頭穿越云層俯視,九百六十余座漢白玉墓碑在青松翠柏間次第鋪展,沒有人刻意為之,卻恍若天工執筆繪就的圖騰——那分明是一面迎風舒展的五星紅旗,在南疆邊陲紅土地上獵獵飄揚。每一道碑文的刻痕都是經緯線上的星芒,沉睡的英魂化作永不褪色的鮮紅,以血肉鑄就的陣列守護著他們摯愛的山河,以永生姿態在南疆邊陲織就永不褪色的信仰圖騰。
照片下半部分是被譽為“八十年代上甘嶺”的八里河東山的輪廓,晨色中的八里河東山山脊線竟在大自然的精雕細琢下有了生命的溫度。那分明是一位戰士永恒的長眠:鋼盔的弧線凝成起伏的山巒,晨露浸潤的巖石勾勒出他堅毅的下頜線,蒼翠的松林化成他永不低垂的睫毛,起伏的山脈就是他守衛疆土的胸膛。沉睡的軀體與祖國南疆大地血脈相連。這座由大地筋骨鑄就的豐碑,讓每縷山風都回響著"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誓言。
海巢會長的手指輕輕撫過相框,仿佛觸碰到時光褶皺里年輕的面龐——那些永遠定格在十八九歲的生命,此刻正透過相紙與新時代對視,看木棉花年復一年染紅南疆,聽界河水不舍晝夜吟唱忠誠。
四十一年光陰在相紙表面凝結成琥珀,烈士們用青春熨燙的國旗依然在云端招展,戰士們化作的青山依舊用脊梁抵住邊關的風霜……
捐贈儀式結束后,海巢會長便因事返回了北京,但這場跨越四十余載的追思仍在延續。
后記
四十一年光陰,足以讓嬰兒步入中年,讓青絲染上白霜,卻從未模糊共和國對英雄的銘記。從謝振華政委運籌帷幄的指揮所,到謝海巢會長敬獻的花籃;從臧雷營長沙盤上的紅箭頭,到史光柱副政委心中永不熄滅的光明,這場跨越時空的致敬告訴我們:老山精神從來不是歷史課本上的鉛字,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脈里的基因,在每一個被需要的時刻,依然會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次麻栗坡之行,恰似一部微縮的紅色傳承史詩——從與戰斗英雄的歷史性握手,到烈士墓前的深情祭奠;從文物捐贈的史料補白,到祭奠英烈的未來之約,無不彰顯著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生命力。正如謝海巢會長在返程途中所述:“紀念不是重復過去,而是讓精神照亮未來。當每個中國人都能讀懂墓碑上的青春,讀懂錦旗上的熱血,老山精神就真正活在了當下。”
那些沉睡的英靈或許早已看見:他們用生命守護的土地上,紅色的火種從未熄滅,只是化作滿天星斗,照亮著民族復興的迢迢征途。
▍文:南疆記憶紅色文旅
▍攝影:南疆記憶紅色文旅
▍編輯:謝氏網文化傳媒
▍法律顧問:寶樹法律聯盟
▍版權聲明:轉載作品歸原創作者所有
站長電話:19977197909
官方網站:www.xieshi.wang
歌曲 家訓 族譜 字輩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