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的嵩山,歷經億萬年歲月雕琢,屹立于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基因。這里不僅是五岳之中,更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圖騰,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絕唱,眾多藝術靈感于此迸發。白銀河,這位土生土長的嵩山之子,以對故土的赤誠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用畫筆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描繪出了屬于自己的璀璨藝術人生,續寫著一段動人的藝術傳奇。他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登封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憑借卓越的藝術成就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播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推動地方藝術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父耀畫壇啟蒙初,少時濡染藝心蘇
1937年,在登封一個寧靜而質樸的村落里,白銀河的父親白景耀誕生了。那時的中國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而這個小村莊也在時代的浪潮中努力追尋著發展的方向。1958年,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文化建設熱潮,白景耀作為村里的團支部書記兼民校教師,擅長畫畫和對藝術的滿腔熱愛,毅然投身到鄉村文化宣傳工作之中。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白景耀沒有專業的繪畫工具,卻憑借著對藝術的執著,就地取材,用簡易的畫筆和顏料,在簡陋的紙張和墻壁上,創作了大量以講衛生、大生產等為主題的宣傳畫。他的畫作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不僅為村里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更成為了村民們了解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窗口。他用畫筆描繪 著鄉村的美好生活愿景,激勵著村民們積極投身生產建設,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豐稔》 240cm*160cm
白景耀的繪畫才能如同金子般閃耀,很快就吸引了外界的關注。當時,人民日報社記者宋健(女),親自到北陰坡進行采訪報道,被眼前充滿鄉土氣息卻又極具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所震撼,被白景耀在艱苦條件下堅持藝術創作的精神所打動。回到北京后,《人民日報》以頭版頭條的大標題 發出了“文化圣地背陰坡”的社論。在國內影響極大,并波及國外。之后團中央、團省委、鄭州大學、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央文化部,當時的蘇共團中央、文化部等單位都到背陰坡進行采訪和考察。
《歲月》 215cm*160cm
在文化大革命即將開始之際,這個小村莊因為白景耀的藝術成就,成為了全國重點文化宣傳典型。一時間,河南省圖書館、鄭州市圖書館紛紛行動起來,專門出版了相關畫冊對村里的文化成果進行宣傳。中共中央團委書記胡耀邦等領導也紛紛前來參觀,對白景耀的藝術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白景耀更是作為代表參加了全國第二屆先進分子代表大會,這份榮譽不僅屬于他個人,更屬于整個村莊。當時,北京人民大會堂尚未完全建成,會議在體育館召開,白景耀在會議結束后,還肩負使命在鄭州地區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報告宣傳,他的影響力如漣漪般不斷擴散,激勵著更多人投身文化建設事業。
《瑞雪》 215cm*180cm
年幼的白銀河就在這樣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中成長。每當父親作畫時,他總會靜靜地站在一旁,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崇拜。父親專注的神情、畫筆在紙上勾勒出的靈動線條、色彩在畫面上的奇妙融合,都深深吸引著他,仿佛有一種無形的魔力,引領他走進藝術的奇妙世界。從最初只是好奇地旁觀,到后來嘗試拿起畫筆臨摹父親的小畫,白銀河在不知不覺中踏上了藝術之路。父親的輝煌經歷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在他幼小的心中種下了藝術的種子,為他日后的藝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啟蒙基礎。
負笈求學繪夢途,周師深造藝基固
隨著年齡的增長,白銀河對繪畫的熱愛愈發強烈,這份熱愛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熾熱而持久。上小學時,他便常常利用課余時間畫畫,教室的黑板成了他展示才華的舞臺。他用粉筆在黑板上描繪著心中的世界,無論是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花朵,還是同學們嬉戲的場景,都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同學們圍在他身邊,贊嘆不已,這讓他更加堅定了在藝術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1979 年,白銀河升入高中,一年后,登封市五中成立了可以系統學習美術的專業班,得知這個消息后,他毫不猶豫地主動要求轉學。盡管新的學校離家較遠,學習環境也需要重新適應,但為了能夠接受更專業的美術教育,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白銀河始終保持著對繪畫的高度熱情和專注。他將父親的小畫訂成畫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臨摹,仔細研究每一筆的走勢、每一種色彩的搭配,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技巧。他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美術活動,與同學們交流心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3年,白銀河憑借扎實的基礎和出色的表現,成功考入周口師范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在當時,美術專業的競爭異常激烈,能夠脫穎而出,足以證明他的實力。進入周口師范學院后,白銀河迎來了藝術學習的黃金時期。在院校里,他系統地研習中國畫的理論與技法,從傳統的筆墨運用到構圖布局,從經典的畫作賞析到實際的創作實踐,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秀美山川·朝陽嵩基》 145cm*360cm
他沉浸在浩瀚的藝術典籍中,深入研究《芥子園畫譜》《歷代名畫記》等經典著作,汲取古人的藝術智慧。課堂上,他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仔細觀察老師的示范,積極參與各種繪畫實踐課程;課后,他常常泡在畫室里,反復練習,不斷探索。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外出寫生活動,游歷泰山、衡山等各大山川明秀。在寫生過程中,他仔細觀察不同山脈的形態、植被的分布以及光影的變化,用畫筆記錄下大自然的美妙瞬間。他時而站在山巔,俯瞰群山連綿的壯闊景象;時而坐在溪邊,描繪流水潺潺的靈動畫面;時而走進林間,捕捉陽光透過樹葉灑下的斑駁光影。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他的繪畫素材,更讓他對山水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為他未來的藝術創作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踏破嵩峰覓真魂,皴染千嶂鑄畫魂
1986 年,白銀河從周口師范學院畢業,懷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家鄉的深厚眷戀,他回到了家鄉登封,被分配到登封城關初中擔任美術教師。在三尺講臺上,他耐心地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審美能力;課余時間,他背起畫具,走進嵩山的懷抱,用畫筆與這片土地對話。工作期間,他多次被借調到土地局、文化館等相關部門從事文化宣傳工作。在土地局,他運用自己的繪畫專長,為土地宣傳制作精美的版面,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簡潔的文字,向人們傳達土地保護的重要性;在文化館,他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的策劃與宣傳,為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經歷不僅讓他接觸到了不同領域的文化內容,拓寬了視野,更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源泉和實踐機會,使他的藝術風格更加多元和成熟。
《少林寺》 136cm*70cm
白銀河將嵩山視為自己藝術創作的核心母題,在他眼中,嵩山不僅是一座雄偉壯麗的自然山峰,更是承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精神象征。此后的二十余載,無論嚴寒酷暑,他總是背著沉重的畫具,穿行在嵩山的七十二峰之間。為了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嵩山,他常常攜帶干糧甚至睡袋,在懸崖峭壁、深谷幽壑間安營扎寨。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嵩山的峰巒上,他便開始了一天的寫生,用畫筆捕捉那轉瞬即逝的光影;夜晚,在繁星的陪伴下,他依然沉浸在創作的世界中,借著微弱的月光勾勒山峰的輪廓。他用腳步丈量嵩山的每一寸土地,用畫筆記錄嵩山四季晨昏的光影變幻與氣象萬千。
《二祖庵》 120cm*120cm
在實地寫生過程中,白銀河對嵩山的觀察達到了細致入微的程度。他發現嵩山特有的石英巖質與層巒結構,具有獨特的美感和質感。為了能夠準確地表現出這些特點,他不斷嘗試和創新繪畫技法。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以中側鋒交替勾勒山石棱角,配合短促有力的擦筆,精準地呈現出嵩山巖壁堅硬嶙峋的質感,讓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力。在描繪嵩山的云霧時,他巧妙地運用濕筆暈染與留白技法,通過控制墨色的濃淡和水分的多少,展現出嵩山云海的縹緲空靈,使畫面充滿了神秘的意境。而在瀑布的創作上,他以長短不一的線條與墨色濃淡變化,生動地再現了嵩山飛瀑跌宕起伏、奔騰不息的磅礴氣勢,讓觀者仿佛能聽到瀑布的轟鳴聲。
經年累月的嵩山寫生,讓白銀河將嵩山的雄渾壯美、清幽靜謐融入到了自己的畫作之中。他的作品構圖既遵循傳統山水章法,又巧妙地融入了嵩山獨特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層次分明、空間深邃的畫面布局。在色彩運用上,他以墨色為主調,輔以淡雅的青綠,凸顯出嵩山古樸蒼勁又生機盎然的氣質。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磨礪,白銀河最終成就了寫實與寫意交融、兼具地域特色與藝術感染力的個人風格,他的畫作成為了嵩山的藝術名片,向世人展示著嵩山的獨特魅力。
藝途逐浪攀高峰,碩果盈枝耀畫空
白銀河在藝術道路上的努力和堅持,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從省級會員逐步成長為中國美協會員,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的汗水和心血。憑借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獨特的創作風格,他的多幅作品在全國性美術展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
《雙清幽居圖》 215cm*165cm
2018 年,白銀河的作品《雙清幽居圖》參加 “紀念何香凝先生誕辰 140 周年暨首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油畫)”,并被評為入選作品。這幅作品以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構圖,展現出了清幽雅致的山水意境。畫面中,兩座古樸的小屋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周圍云霧繚繞,樹木蔥蘢,仿佛是一個遠離塵世喧囂的世外桃源。評委們對這幅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它不僅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底,又融入了現代的審美觀念,是一幅難得的佳作。
《夢回家山》 215cm*160cm
2019 年,他的作品《夢回家山》參加 “2019 大美觀音山?首屆全國中國畫山水作品展”,同樣入選。該作品融入了他對家鄉山水的深厚情感,通過精湛的技藝將夢中的山水景象呈現在觀眾眼前。畫面中,熟悉的山巒、蜿蜒的溪流、古樸的村落,都寄托著他對故鄉的思念和眷戀,引發了人們的強烈共鳴。
《閱世千年》 180cm*97cm
同年,白銀河的中國畫線描作品《閱世千年》入選 “出彩鄭州?全國第五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他以流暢的線條和獨特的視角,描繪出了歷史的滄桑與厚重。滄桑的古樹,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展現了他在中國畫線描領域的深厚功底。
《嵩岳峻極圖》 180cm*97cm
2022 年,作品《嵩岳峻極圖》入選“全國第六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并具備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資格一次。這幅作品以嵩山為創作對象,將嵩山的雄偉壯麗與中國畫線描的藝術魅力完美結合。畫面中,嵩山主峰峻極峰巍峨聳立,直插云霄,山間云霧繚繞,松柏蒼翠,展現出了嵩山的磅礴氣勢和獨特神韻,成為他藝術生涯中的又一重要代表作。
《家山凝玉》 215cm*180cm
《使命·伏》 215cm*166cm
《潮》 215cm*160cm
《嵩山神韻》 80cm*60cm
此外,白銀河還有多幅作品在其他全國性展覽中入選,如《家山凝玉》參加“美麗中國-紀念改革開放 40 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使命?伏》參加 2019 年中國武漢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全國美術作品展”;《嵩山神韻》入選第一屆中國插畫藝術展;《潮》入選第四屆 “郵驛路 運河情” 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油畫)等。這些作品的入選和獲獎,不僅是對白銀河藝術才華的肯定,也讓他在國內外畫壇上逐漸嶄露頭角。
白銀河創作的嵩山題材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受到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喜愛和收藏。他的作品熱銷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等地,成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嵩山魅力的重要載體。同時,他還主編了《嵩山畫風》畫冊,由東方文化出版社出版。這本畫冊系統地展示了嵩山題材繪畫的藝術特色和發展歷程,為推廣嵩山文化和中國畫藝術做出了積極貢獻。如今,白銀河已成為畫壇頗具影響力的山水畫家,他的藝術成就如同嵩山的峰巒一般,巍峨聳立,令人敬仰。
執掌美協擔重任,文脈傳承功績振
憑借著在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和廣泛影響力,白銀河擔任了登封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等重要職務。在其位,謀其政,白銀河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他積極投身于美協的各項工作,致力于推動地方美術事業的發展,為當地的文化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故土情懷》 215cm*160cm
在會員發展方面,白銀河剛擔任美協主席時,河南省美協會員僅寥寥幾人,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面對這一困境,他積極組織各類活動,如河南省新人新作展等,為會員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他還主動深入基層,挖掘有潛力的美術人才,鼓勵他們加入美協,共同推動地方美術事業的發展。通過他的不懈努力,會員數量大幅增加,在鄭州市各縣區名列前茅,如今美協會員已達數十人,美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提升。
白銀河十分注重組織展覽交流活動。為非會員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激發他們對繪畫的熱情;同時,會員展也定期舉行,為會員們提供了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這些展覽活動不僅提升了會員的創作積極性,也在當地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上了美術。他還積極搭建藝術交流平臺,加強與外界的聯系與合作。他組織會員參加全國性的美術展覽,讓大家有機會與全國的優秀藝術家交流學習,拓寬視野;邀請知名藝術家到登封舉辦講座和研討會,為當地美術愛好者帶來新的藝術理念和創作思路。
在他的努力下,登封市的美術事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美術人才。他還積極推動美術教育的普及,組織美協會員走進學校、社區,開展美術培訓和公益講座,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白銀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將嵩山文化與藝術創作相結合,推動全市文化事業邁向新的高度。他不僅在藝術創作上達到了更高境界,更以文化傳承者和推動者的身份,讓嵩山文化與藝術魅力傳播得更遠,為地方文化傳承與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了當地文化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鳳臺秋晚》 130cm*120cm
白銀河,這位嵩山腳下的畫家,用青春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懈追求。他以父親的輝煌為起點,在求學中積累,在寫生中沉淀,在創作中突破,在美協工作中奉獻。他的藝術傳奇,如同嵩山的千年文脈,源遠流長,激勵著無數后來者在藝術的天地中不斷探索前行。他用畫筆描繪出的不僅是嵩山的壯美景色,更是對家鄉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和對文化傳承的擔當。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將繼續在藝術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嵩山文化的傳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讓這段藝術傳奇在 “天地之中” 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