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由北京青少年科學基金會主辦,北京科學教育館協會承辦的“啟少年志鑄中國夢”青少年科普系列課程在北京科學中心開展。本次課程聚焦航空航天科普和機器人制作兩大前沿領域,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葛渠校區的80名青少年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創新模式,活動為青少年搭建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普學習平臺。在線上,共有1417名受眾積極投身其中,他們跨越地域限制,通過便捷的網絡渠道,充分領略科普知識的魅力。
在航空航天科普環節,學生們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專業講師通過高清視頻、3D模型和互動問答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航空航天的基本知識、飛行原理以及我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從神舟飛船的發射到嫦娥探月工程,從天宮空間站的建設到火星探測任務,每一個話題都深深吸引著學生們。學生們不僅認真聆聽,還積極與講師互動,提出各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展現出對航空航天領域的濃厚興趣。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嫦娥三號模型DIY手工制作區,在這里,學生們親手拼裝嫦娥三號模型,通過動手實踐,深入了解我國探月工程的偉大成就。每一個拼接都凝聚著學生的專注與熱情。“通過親手制作嫦娥三號模型,青少年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航天科技的魅力。”
一位參與活動的學生興奮地說,“這不僅是一次手工制作,更是一次對航天精神的深刻體會。”嫦娥三號模型 DIY 手工制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激發了他們對航天知識的探索欲望。許多學生在DIY手工制作過程中主動查閱資料,了解嫦娥三號的結構和功能,進一步加深了對我國航天事業的認識。
在機器人制作環節,學生們化身為小小工程師,開啟了一場充滿挑戰的科技實踐之旅。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分組合作,從基礎的零件組裝到復雜的程序調試,一步步構建起屬于自己的小型機器人。學生們在實踐中不斷嘗試、調整,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展現出極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還特別設置了線上互動環節。通過直播平臺,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制作過程分享給更多同學和觀眾,同時也能從其他團隊那里獲取靈感和經驗。線上觀眾還可以通過彈幕提問,與現場學生和老師進行實時互動,極大地增強了活動的參與感和趣味性。
“啟少年志 鑄中國夢”青少年科普系列課程的開展,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接觸前沿科技的機會,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的種子。通過航空航天和機器人制作兩大領域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們不僅掌握了科學知識,還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許多學生在活動結束后表示,他們對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未來希望能夠在相關領域深入學習。
北京青少年科學基金會表示,將繼續探索更多創新的科普形式,結合線上線下資源,為青少年搭建更廣闊的科學探索平臺。未來,還將推出更多涵蓋不同領域的科普課程,助力青少年成長為未來的科學家和創新人才。
“啟少年志 鑄中國夢”青少年科普系列課程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也為科普活動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