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通過釋放化學物質來傳達信息,兩者之間的信息傳遞越頻繁,則建立起的連接也就越牢固。一旦彼此的信息傳遞次數減少,神經突觸所釋放的神經遞質濃度也隨之下降。假如兩個神經元之間長時間沒有神經遞質往來,那么彼此的連接也會逐漸斷開。
人與人之間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頻繁互動,會逐漸加深感情,直到建立起親密的關系。一旦彼此減少交流,感情也會逐漸淡化。假如長期都沒有了聯系,也就逐漸淡忘了。
神經通路的形成,有賴于各個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偶爾的信息往來,只能形成短期記憶。想要形成長期記憶,就需要與之相關的所有神經元之間的頻繁互動。隨著信息傳遞的次數增加,神經突觸所釋放的神經遞質水平也逐漸上升。與此相關的神經通路也就生成了長期記憶,一個人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或經驗,就能終身受用。
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只有頻繁的交流。通過語言的輸出或輸入,行為的表達或接收。彼此間的感情才會不斷升華,直至終身難忘。如此相處的兩個人,要么就發展成了形影不離的戀人,要么就變成了推心置腹的知己。
其實當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初次相遇時,彼此大腦中的神經元就已經有了初步的記錄。從感受器捕捉外界刺激開始,在電信號的傳遞下,大腦會隨時記錄相關的信息,如對方的外在形象、言談舉止等。
之后在長期的互動過程中,隨著對彼此的性格、習慣、情緒等了解程度的加深,大腦中相應的神經元也發生了連接。在連接的過程中,神經元的樹突變得更多,軸突變得更長,突觸釋放的化學物質濃度也更高。直到彼此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與長久的記憶,與之對應的神經通路也變得更加牢固,難以斷開連接。
由此可見,與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關鍵在于持續的交流與互動,不斷地給予回應。當然這種回應是正向反饋,而不是沖突不斷的負向反饋。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其實就是彼此大腦中對應的神經元之間,相互傳遞信息以及形成神經通路,并且隨著感情的升華而不斷加強。
令人終身不忘的人,可以是從出生就相伴的父母,步入婚姻的另一半,長期聯系的親戚、同學、朋友,以及自己的子女等等。為什么這些人能夠帶給我們長期記憶,答案顯而易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長期相處,并且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不斷交流與互動,以及彼此都獲取了更多的正向反饋,使得神經通路得以形成而強化。
作者|蔡銀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