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與輕松健康聯合舉辦的“青年醫生成長計劃學術交流會”在北京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成功舉行。
為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3部門聯合印發的《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7年)》,豐富優質健康科普產品供給,進一步擴大和提升健康科普服務覆蓋面、觸達率和有效性,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人員投身健康教育的專業性、主動性、創造性,會上,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聯合輕松健康特別發起“全民健康素養提升6630傳播行動”。
湖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梁新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吳世凱,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放療十八病區主任陳俊強,上海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高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趙寧,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楊智勇,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治療科主任李建雄,陜西省腫瘤醫院內一科主任趙征,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張薇,輕松健康集團副總裁、醫療總經理高雨共同啟動了該項目。
據介紹,全民健康素養提升6630傳播行動,66是公民健康素養66條,30是到2030年素養達標率超過30%。行動將以人民日報健康號為推薦平臺,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參與健康科普創作提供多媒體傳播支持,攜手幫助公眾了解更多疾病防治知識,努力提高用戶健康素養,提高對常見病、慢性病的防治能力。
健康科普的核心在于傳遞科學、準確、實用的健康知識,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科技賦能為健康科普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全民健康科普體系建設需要構建三角賦能模型——醫療機構提供專業內核,科技企業開發轉化工具,公共平臺構建傳播網絡。健康科普的科技化轉型需依托生態級基礎設施與跨產業協同。行業頭部企業通過搭建“科普云中樞”,整合醫療機構、學術資源與患者行為數據,形成覆蓋疾病全鏈路的科普矩陣,并打通與醫療信息系統、互聯網平臺的數據閉環,實現從生產到反饋的精準循環。
輕松健康集團一直注重科技與健康科普的深度融合。依托AI技術和醫療大數據優勢,通過“技術+場景+生態”三重突破,輕松健康集團構建了數據驅動型健康科普內容工具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精準把握公眾的健康需求和關注點,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科普內容。通過開發智能健康系統,可以實時解答公眾的健康疑問。在傳播環節,基于患者病程階段、地域特征、認知水平的多維畫像系統,可動態匹配科普內容形態,讓公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健康知識,提高科普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輕松健康集團旗下的智能健康科普平臺,集成健康知識庫、健康問答、健康測評等功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科普服務。公司還與多家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合作,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健康科普研究,為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全民健康素養提升6630傳播行動”的發起,標志著健康科普事業邁向新臺階。未來,輕松健康集團還將加強與產學研各界的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打造健康科普生態圈,為全民健康素養提升注入創新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