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19日,中央致電陳光、羅榮桓、黎玉、羅舜初、朱瑞、彭德懷、左權、中原局,就加強山東軍政領導和統一指揮做多項決定,并要求山東黨政軍干部討論具體措施,上報中央。
接電當天,山東分局立即召開相關會議,第二天就討論出結果上報。上報內容中有一項是關于山東分局內部工作分工的:分局書記朱瑞主持黨的組織工作,羅榮桓主持軍事工作,黎玉負責政府工作,陳光負責財經工作。
當時山東縱隊歸115師首長指揮,也就是說我黨領導的山東境內所有抗日武裝,歸由115師首長統一指揮了??墒巧綎|分局開會決定,原本負責軍事工作的代師長陳光去干財經工作,主持政工的政委羅榮桓來負責軍事。
這真是太奇怪了。可是這又是不得不做的調整。首先,財經工作確實需要高級干部來專門負責。1年前,朱瑞報告軍委、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指出“115師對財經工作的注意不夠,缺乏長期打算”的問題。
可是為什么讓代師長陳光來負責?這不是強行安排嗎。是也不是,因為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來讓他負責了。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中央還不愿這時候調離陳光,二是陳光的軍事工作不太盡如人意。
八路軍總部之前就有意安排滕代遠,前來取代陳光,擔任115師師長一職。彭德懷、左權、羅瑞卿代表八路軍總部,聯名致電中央和軍委,提出滕任師長或代師長,陳改任副師長的建議。種種原因下,沒有采納。
陳光是有不低的軍事才能,與羅榮桓率領115師一部進入山東后,也打了不少勝仗、模范戰,如樊壩戰斗、陸房戰斗、梁山戰斗、白彥戰斗、南大頂戰斗、甲子山地區戰斗、鄭城戰斗等等。
這仗勝是勝了,但不夠漂亮,當時115師在山東的主要任務是開辟、擴大和鞏固根據地,保存有生力量,積攢更多力量。
以陸房戰斗為例,戰果震驚全國,可是這是極為被動的一場戰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由于陳光對敵情的錯誤判斷,導致115師被日寇包圍,部隊情況十分危險。
后來雖說成功突圍了,但騾馬輜重損失許多,上上下下的指戰員對陳光存在不少的非議。不少人說如果政委羅榮桓在師部,一定不會被敵人這樣包圍。
突圍戰結束后,大家還都找不到陳光,以至于師部特地派人去尋找。陳光去哪了呢?他跑到湖西根據地,指導蘇魯豫支隊工作。
這導致蘇魯豫支隊在師部、師黨委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分為三,分別行動;其中一部還被陳光特別交代,由師部直接指揮。
后來蘇魯豫支隊掀起“肅托”風暴,許多指戰員被關押、殺害,副支隊長梁興初也差點被殺死,115師師部卻完全不知情。
最后還是羅榮桓親率一個營,日夜兼程趕去才遏制住,并了解到陳光突圍后的動作和蘇魯豫支隊的真實情況。
羅榮桓對陳光進行了多次耐心勸導,但收效甚微。黎玉還公開不點名地批評過陳光在軍事上的嚴重缺陷,“硬拼主義”。
山東抗日的形勢非常復雜,存在敵偽頑我四方實力,我方內部還存在山東縱隊、115師、黨政軍不同領導等情況,陳光難以適應。因此,他急躁、固執的性格缺陷被放大了。
陳光離開軍事崗位、負責財經工作,不是少部分人的意見,而是大多數人的想法——許多干部對其很有意見。而且陳、羅之間不能團結,均來電中央,申請學習或調動工作。
種種來看,代師長陳光主持財經工作,政委羅榮桓負責軍事工作,既是眾望所歸,也是個人意愿。
對于財經這個陌生的領域,陳光虛心學習相關知識,認真鉆研,仔細調查和研究自己該干什么、戰士干群需要什么。很快,他切合實際地提出“開源節流、量入為出”的方針,保障了部隊及非生產人員的供給,對根據地的發展和鞏固做出了分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