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世紀是藥物治療時代,那么21世紀就是細胞治療的時代!
——美國生物學家喬治?戴利
細胞免疫治療是目前治療癌癥的一種新醫療技術,其以特異性抗腫瘤免疫治療為主導,已成為腫瘤生物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
樹突狀細胞(DC)是免疫系統中最強大的抗原呈遞細胞,能識別并捕獲腫瘤抗原,激活 T 細胞發起特異性攻擊。通過體外負載腫瘤抗原(如 WT1 抗原),DC 疫苗回輸后可精準激活患者自身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例如,WT1 抗原在肝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種腫瘤中高表達,DC 疫苗通過靶向這一抗原,引導 T 細胞精準識別癌細胞。
自然殺傷細胞(NK)無需預先致敏即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通過釋放穿孔素、顆粒酶等物質誘導癌細胞凋亡,同時分泌 IFN-γ 等細胞因子激活其他免疫細胞。研究表明,NK 細胞活性較高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更長。
NK細胞療法與樹突狀細胞疫苗療法的結合被認為是理想的療法,因為 NK 細胞可以攻擊樹突狀細胞疫苗難以靶向的癌細胞(即那些逃避樹突狀細胞控制的 T 細胞攻擊的癌細胞)。
近年來,DC 疫苗與 NK 細胞療法的聯合應用,在肝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癥的治療中展現出了令人振奮的效果,這標志著人類在攻克惡性腫瘤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卵巢癌肝肺轉移全消失!30歲媽媽的抗癌奇跡背后是DC+NK療法
雙側卵巢癌伴腹膜播散及大量腹水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疾病,化療是唯一可行的治療方法。近年來,有報道稱抗腫瘤免疫機制的參與是化療抗腫瘤作用的機制之一,化療與免疫治療的協同作用也備受關注。
腎母細胞瘤抗原 1 (WT1) 是一種常見的癌癥抗原,在各種癌癥中均有高表達,其臨床應用已得到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研究的高度評價。盡管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人們就開始嘗試將自然殺傷 (NK) 細胞療法應用于臨床,但單獨使用 NK 細胞療法的效果并不如預期。
在以下病例中,WT1樹突狀細胞疫苗療法(WT1-DC)與化療同時開始,并同時進行了多輪NK細胞療法。免疫細胞療法此前被認為單獨使用療效較低,但結合這些療法可能獲得更高的療效,
著名國際醫學期刊《Cureus》發布了一例采用多發轉移的雙側卵巢癌患者應用聯合免疫細胞療法治療的案例報道。
截圖源自《Cureus》官網
30 歲的李女士生完二寶半年,突然腹脹如鼓,一查竟是晚期卵巢癌 —— 癌細胞已擴散到肝臟、骨頭、肺部和整個腹腔,病理診斷為子宮內膜癌,確診當天腹部CT掃描提示大量腹水,連手術機會都沒有,只能靠化療續命。
但她不愿放棄,在化療同時加入「定制免疫療法」:醫生從她血液里提取免疫細胞「教官」(DC 細胞),在實驗室用癌細胞專屬「通緝令」(WT1 抗原)武裝成「DC 疫苗」,每兩周注射到腹股溝淋巴結,教會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首次注射當晚,她高燒到 39.4℃—— 這是免疫系統被激活的信號,皮膚測試顯示體內對抗癌細胞的 T 細胞正在「集結受訓」。
然而 3 周后,腹水仍未消退,醫生發現她體內「天然殺手」NK 細胞活性太低(僅 11%),立即「派援兵」:從她血液中培養出千萬級高活性 NK 細胞,像「敢死隊」一樣直接殺向癌細胞。每次回輸后,她都會經歷 40℃的「免疫戰火」,但奇跡也在悄然發生:
- 第 56 天
- :肚子明顯變小,CT 顯示腹水少了大半,肝上的轉移灶開始縮小;
- 3 個月后
- :腫瘤標志物 CA125 從飆升狀態直線下降,CEA 也逐漸正常;
- 第 142 天
- :全身 PET-CT 掃遍全身,原本密密麻麻的肺轉移灶、腹腔播散灶竟全部消失,肝部和卵巢的原發腫瘤也縮水過半!
圖1 全身PET-CT顯示腫瘤明顯縮小
(A)可見原發性卵巢癌及肝臟、腹膜和肺部多處轉移灶(黑色箭頭)。
(B)142天PET-CT檢查顯示原發性腫瘤明顯縮小,肺轉移灶和腹膜播散灶消失,肝轉移灶縮小。白色箭頭表示腹股溝區接種樹突狀細胞疫苗后出現的炎癥反應。
整個過程中,她除了發燒外沒有任何痛苦,白細胞始終穩定 —— 這是免疫療法區別于化療的關鍵:不傷害正常細胞,只讓免疫系統「精準剿匪」。如今,醫生評估她已具備手術條件,即將切除原發腫瘤,曾經被判「生存期不超過半年」的她,正帶著新生的希望規劃未來。
圖2 NK細胞治療期間腹水明顯減少
(A)確診時腹部CT掃描。可見大量腹水(*)。白色箭頭表示肝轉移灶。(B)確診后第56天腹部CT掃描。腹水明顯減少,肝轉移灶也縮小。
目前,國內外有樹突細胞疫苗及NK細胞療法用于臨床輔助治療多種癌癥,如肺癌、肝癌、卵巢癌、胃癌、腎癌、乳腺癌、皮膚癌等,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無癌家園醫學部(400-626-9916)評估病情進行使用。
肝癌老伯從「無藥可救」到「重獲治療機會」,DC+NK療法聯手創奇跡
2024年8月,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ureus》上發表的一項臨床病例報告,詳細記錄了一位61歲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在接受聯合NK細胞治療方案(DC疫苗+NK細胞+納武利尤單抗)后,病情得到顯著改善。其中,肝臟儲備功能顯著改善,肝部腫瘤體積大幅減小,為后續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截圖源自《Cureus》官網
61 歲的王老伯因丙肝長期纏身,突然肚子鼓得像氣球,一查已是晚期肝癌 —— 腫瘤不僅塞滿肝臟,還擴散到淋巴結、肺和骨頭,肝功能差到連普通藥物都難以承受(Child-Pugh C 級),醫生說只能靠姑息治療 “維持”。
但一場 “免疫軍團” 的聯合出擊改寫了結局:醫生從他血液里提取免疫細胞 “教官”(DC 細胞),用癌細胞特征 “特訓” 成 DC 疫苗,搭配納武利尤單抗和體外培養的高活性 NK 細胞,組成 “海陸空” 抗癌戰隊。前 4 周,DC 疫苗和藥物每周 “沖鋒”,之后調整為每兩周一次,NK 細胞每 3 周 “支援” 一次。
神奇的變化悄悄發生:原本臥床不起的他,3 個療程后竟能慢慢下床,肚子也不那么脹了 ——CT 顯示腹水在減少,更關鍵的是,曾經 “罷工” 的肝臟開始恢復功能!原本被判 “只能姑息” 的他,在第 7 個療程后,肝功能達標到能接受標準治療,徹底告別了 “無藥可救” 的絕境。
這場治療像給免疫系統 “裝上引擎”:DC 疫苗教會 T 細胞精準識別癌細胞,NK 細胞像 “先頭部隊” 直接絞殺,藥物則解除癌細胞的 “偽裝”,三者聯手不僅控制了轉移,還讓脆弱的肝臟重新 “工作”。如今,王老伯終于等來了逆轉命運的機會,從生命倒計時走向了新的治療希望。
圖1 患者治療前后冠狀面CT掃描圖
CT掃描示原發灶及轉移灶均縮小,腹水消失,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提示為部分緩解
圖2 橫斷面CT顯示聯合免疫治療后病情好轉
七旬老人晚期胃癌 “逆襲”,多學科治療創造生命奇跡
74 歲的張大爺因左頸部腫大就醫,檢查發現胃賁門處長滿低分化腺癌,癌細胞已轉移到左鎖骨淋巴結,屬于最難治的 IV 期胃癌。醫生采用 “化療 + 免疫治療” 的組合拳:用 S-1 / 順鉑、紫杉醇等藥物 “轟炸” 癌細胞,同時回輸經過激活的免疫細胞(CAC 細胞),像 “偵察兵” 一樣精準識別敵人。
兩年 “戰斗” 后,奇跡發生了!除胃部腫瘤外,其他轉移病灶竟在影像檢查中 “消失不見”!趁熱打鐵,醫生為張大爺實施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術后繼續用紫杉醇、S-1 輔助治療,并持續 5 年注射特制的樹突狀細胞激活的殺傷細胞(DCA 細胞),鞏固免疫防線。
如今,經過 5 年半隨訪,張大爺身體硬朗,腫瘤再未復發。這場勝利證明:化療 “強攻”、免疫細胞 “清剿”、手術 “拔根” 的多學科組合拳,能讓原本被判 “不能手術” 的晚期胃癌患者重獲生機,甚至實現臨床治愈。
截圖源自《Surg Case Rep》官網
眾多癌癥病例力證DC疫苗縮小病灶和延長生存期雙重作用
眾多臨床研究表明,即使在標準治療失敗的情況下,采用樹突細胞疫苗治療,結腸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預期壽命和長期存活率均有所延長。無癌家園小編為了繼續力證樹突細胞疫苗的療效查閱了國外網站,舉例一些臨床案例分析供癌友們參考。
1
案例:89歲女性左肺癌放療后轉移性右肺癌
一名右側肺癌患者(放射治療后從左肺轉移)被給予多價樹突細胞疫苗和活化的自然殺傷(NK)細胞治療,癌癥完全消失,腫瘤標志物也恢復正常。
- 治療流程
收集大約25毫升的靜脈血。細胞療法在14天內單獨創建,多價樹突狀細胞疫苗通過皮內注射給藥,激活的NK細胞在30分鐘內靜脈內輸注。此過程重復5次以完成1輪治療。
- 副作用
在極少數情況下,強烈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在給藥后數小時內引起 37~38?C 的發燒,或者注射部位可能會變紅和腫脹。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副作用。
2
標準治療失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和臨床療效
給予22例標準治療失敗的晚期肺癌患者多價樹突狀細胞疫苗時,約 68%的患者對疫苗有反應,長期存活率超過 900 天。即使對疫苗反應不充分的人,300天以上的存活率約為32%,證實了樹突細胞疫苗能夠延長生存期的效果。
3
免疫療法可以與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結合使用
根據患者的意愿和病情,免疫療法可以在標準治療之前、之后或同時使用。細胞免疫療法不僅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強度,還具有提高生活質量(QOL)的作用,因此可以減少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副作用。此外,在標準治療后進行可作為預防癌癥轉移和復發的有效措施。
(圖4)2015 年 5 月 25 日:1 輪治療后的腹部CT
在患者手術后繼續化療的同時,給予1輪多價樹突狀細胞疫苗和活化的NK細胞。腫塊明顯變小,血液檢測數據也有所改善。
(圖5)2016年7月21日:完成所有治療后腹部CT又增加了三輪化療。PET-CT顯示殘留腫塊,但未觀察到癌細胞的代謝活動。此后,通過手術切除殘留腫瘤,確認癌癥完全消失。
- 治療流程
收集大約25毫升的靜脈血。細胞療法在14天內單獨創建,多價樹突狀細胞疫苗通過皮內注射給藥,激活的NK細胞在30分鐘內靜脈內輸注。此過程重復5次以完成1輪治療。
- 副作用
在極少數情況下,強烈的免疫反應可能會在給藥后數小時內引起 37~38?C 的發燒,或者注射部位可能會變紅和腫脹。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副作用。
多款治療性癌癥疫苗已問世,晚期患者開啟長生存模式
自從2010年,除了FDA批準首個樹突狀細胞疫苗Provenge(sipuleucel-T)用于治療難治性前列腺癌以外,樹突細胞疫苗在各大癌種中均取得了不俗的療效,如腦瘤—DCVax-L疫苗、黑色素瘤—TLPLDC疫苗、腎癌—ilixadencel疫苗、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AV-GBM-1疫苗、肺癌—CCL21-樹突疫苗、乳腺癌-Her2脈沖樹突細胞疫苗等,小編就不在此一一贅述。
目前,DC 疫苗聯合 NK 細胞療法已在全球多個中心開展臨床研究,涵蓋肝癌、胃癌、卵巢癌等實體瘤。個性化新抗原 DC 疫苗(如 Neo-DCVac)的研發進一步提升了治療的精準性,部分患者甚至實現了腫瘤的完全消退。值得關注的是,該療法可與化療、靶向治療聯合使用,形成「多維度抗癌網絡」,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
本文為無癌家園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