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航運網站splash報道,2025年5月8日,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宣布對中國的河北鑫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Hebei Xinhai Chemical Group)及山東省三家港口碼頭運營商實施制裁,理由是這些實體涉嫌購買或協助運輸價值數億美元的伊朗石油。
此次制裁涉及多個實體、船只及個人,其中涉及中國的被制裁對象包括:
- 河北鑫海化工集團:被指控通過其子公司新加坡興奧能源購買伊朗原油,并間接支持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資金鏈。
- 山東港口運營商:包括山東寶港國際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金港港務有限公司等,因涉嫌為伊朗石油運輸提供基礎設施支持而被列入制裁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制裁首次將矛頭指向山東省的港口運營商,標志著美國對伊朗“影子船隊”及全球石油供應鏈的打擊進一步升級。
自特朗普2025年2月重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以來,美國試圖通過多輪制裁徹底阻斷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收入占其財政總收入的40%以上,若出口歸零,將嚴重削弱其核計劃及地區代理勢力的資金支持。盡管拜登政府曾放松制裁,但伊朗2024年的石油出口量已回升至每日325萬桶,接近2018年制裁前水平,促使美國采取更激進措施。
此前伊朗通過“影子船隊”(即使用虛假文件、頻繁更名及船對船轉運的油輪)規避制裁。例如,被制裁的“NICHOLA號”油輪曾通過新加坡外海的船對船轉運接收伊朗原油,最終將貨物卸載至中國惠州港的華瀛石化碼頭。此類操作依賴中國港口的基礎設施支持,因此制裁港口運營商旨在切斷伊朗石油流入亞洲市場的關鍵節點。根據美國財政部披露數據,中國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2024年日均進口量達95萬桶,占伊朗出口總量的近三分之一。美國此次制裁不僅針對中國企業,更試圖通過“次級制裁”威懾第三國與伊朗的交易。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不僅是能源戰,更是中東主導權的爭奪。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制裁宣布前夕訪美,凸顯美以聯手遏制伊朗的區域意圖。然而,制裁加劇全球能源市場分裂,可能推動中俄伊形成“反制裁聯盟”,進一步重塑國際秩序。美國此次制裁既是“最大施壓”政策的延續,也是對全球能源供應鏈的一次精準打擊。短期內,中國企業將面臨嚴峻的合規挑戰與成本壓力;長期來看,國際社會需尋求多邊機制平衡能源安全與地緣競爭,避免單邊主義引發更大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