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國的貿易博弈從背對背,又回到了臉對臉。
畢竟是做生意,談不上上甘嶺保衛戰,也談不上跪與不跪;智庫的高志凱說:過去5000年中國沒有美國也活下來了,今后沒有美國也一樣活5000年,這個問題不存在,因為美國就在那,中國也就在那,誰也不可能無視對方的存在。
既然是“剪不斷,理還亂”,那么 ,要思考的是在今后的歲月里,如何共存,哪怕它是奧密克戎;而當下需要定位的是關稅戰的底牌,中國是否可以接受“英國版本”?
首先要清楚一點,美國對它的盟友加征關稅,并不是真的要打一場全球關稅戰,而是一種壓迫性結盟,美國與中國單打獨斗,勝算不高,弄得不好打得自己鼻青臉腫,所以要求盟友要以美國優先為準則,形成對中國的新冷戰圈層,大家都要出力。所謂“美國優先”,“讓美國重新偉大”,其實就是重建領袖地位,盟友也不能做“小偷”,占老大的便宜,相反,要徹底消除美國的貿易逆差。
特朗普所說的“偉大”,不是政治正確,而是“經濟正確”,完全符合一位商人總統的人設。
英美已經達成關稅貿易協議,英國汽車出口至美國的關稅將從27.5%降至10%,幾乎覆蓋去年英國對美的全部出口量。美國方面則保留10%的基準關稅,認為這是對貿易伙伴的最低要求。這個談判策略的核心就是特朗普的“對等原則”。如果對手不平抑掉逆差,就通過加征關稅強制性平抑,如果對手對等加征,就做無限升級,本質上是實相實行貿易禁運了,雙方貿易基本停滯,實現破壞性對等,自傷八百也要對等;如果對手也需要美國的龐大的消費市場,那就放開你的消費市場,雙方出口與進口相對平衡,這是讓對手補上逆差缺口的對等;如果對手沒有能力擴張對美國的進口,建立新的對等貿易的平衡點,那就接受美國的45%左右的加征,通過市場化手段完成全球產業鏈的重構,對手進口多少美國商品,美國也進口對手多少商品。
這可以視作為一個通用版本,誰平抑掉了對美貿易逆差,就回到10%的關稅基準線,按這個談判策略,歐盟、日本、印度、越南主要貿易大國相繼都會與美國達成協議,但這不是特朗普的目標,中國才是美國最大的逆差國,占了30%,對其它各國的加征關稅以及談判,都是在為中美貿易談判做準備。
當然,關稅戰本身不是目的,是牌局,
剩下的問題交給中國了,做哪一種談判選擇。
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商品總值為1636億美元,出口美國商品總值5246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610億美元。
這種巨大的貿易逆差從1983年開始,已經持續了42年,商人總統能不能讓美國偉大不知道,但是,他將改寫這個持續了42年的數字將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的最優選是不要失去對美5000億美元的出口,再加上繞道出口,當在8000億美元以上,這個數據對內需不足的中國來說,尤其在大放水的時間窗口上太重要太重要了,而中國的難題是能不能一次性按“對等原則”將美國進口商品總值提升到8000億美元,難。
你來我往,關稅戰會打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