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真假化妝品疑云”揭曉
作者/IT時報記者 郝俊慧
編輯/ 孫妍
2024年3·15期間,《IT時報》曾對盒馬銷售的化妝品進行調查。彼時有大量消費者投訴,在盒馬X會員店買到了疑似假貨的國際知名品牌化妝品,記者調查發現,在盒馬X會員店銷售的該品牌化妝品,價格只有品牌專柜的30%。
盡管隨著事件的發酵,盒馬按照“退一賠一”甚至“退一賠三”的規則,給部分消費者賠償,但風波的焦點在于,消費者質疑盒馬與供應商間合作關系是否合規、供應商入駐審核機制是否合理。調查中,盒馬始終并未透露這批產品的供應商細節,并向消費者表示,供應商資質是合格的。
今年4月,上海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辦公室評選出“2024年上海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并于4月26日在“上海知識產權”官方公眾號上正式發布。據知情人向《IT時報》記者透露,其中的第五個案例——“金某某等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正是去年的盒馬真假化妝品案。
公眾號所發布的案件詳細內容顯示,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被告人金某某、李某某、易某某共同經營卿某公司,在明知上海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采購“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品牌化妝品向盒馬平臺供貨的情況下,仍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售價向該公司銷售假冒“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品牌化妝品,并由該公司以其關聯公司名義轉售,并在多地盒馬會員店對外銷售。
經審計,金某某等人通過卿某公司向該公司銷售假冒的“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品牌化妝品金額達人民幣320余萬元。其中提到的卿某公司,正是《IT時報》在去年報道中提到的一家屬地為四川的公司。
最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金某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85萬元;被告人易某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被告人李某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65萬元。
有專家點評,該案的破獲體現了“全鏈條打擊+源頭治理”,公安、檢察院等多部門協同,從生產端到銷售端全鏈條打擊,通過提前介入固定電子證據,破解網絡犯罪取證難題。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IT時報 上海市知識產權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