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托公司2024年報的陸續出臺,將這一年 稱之位 “渡劫之年”也毫不奇怪。
縱覽行業經營數據,規模營利穩步上漲的也有,大幅下降的也不在少數,更多的仍然處于從非標舊時代向標品新時代的過渡階段。這一過程注定是痛苦的,但又是行業必須的。
在起起落落的信托公司當中,“銀行系”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所在。今天的文章就聚焦于“銀行系”信托公司的老大-建信信托。作為行業的頭部,翻開年報,業績跳水、高管更迭、業務轉型三重壓力疊加,把建信信托推到了戰略抉擇的十字路口。
只能說,大有大的煩惱。
一、利潤腰斬的底層邏輯資產荒撞上轉型空窗期
2024年,建信信托(合并)實現營業收入為54.97億元,同比下降26.98%;實現凈利潤5.43億元,相較于2023年的19.10億元大幅下降,凈利潤同比下降71.57%。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信托的凈利潤已嚴重掉隊,之前建信信托凈利潤一直排在行業前列,現在凈利潤已經跌出行業前20名了。從資產規模來看,建信信托已經實現1.47 萬億的受托規模。僅5.43億元的凈利潤,呈現巨大的反差。
但當我們仔細拆解其業務結構,就能摸到業績下滑的脈搏。
從相關表格中可以端倪,1.47萬億的規模中,資產服務類8,863 億元,占比60%;資產管理類5,814 億元,占比40%。
這也就解釋了建信信托經營數據的下滑的秘密。資產服務類業務基本就是幫客戶“搬磚”,賺的都是辛苦錢;真正能 “下蛋” 的資產管理類業務僅占40%,新老業務青黃不接的困境暴露無遺。
從利潤表(合并口徑)來看,建信信托利息凈收入4.18億元,同比上漲176.1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1.13億元,同比下滑12.45%,僅僅這兩項的變動并不會導致凈利潤的大幅下降。問題出在了這兩個項目:
一是投資收益,報告期內為2.21億元,同比下降78.22%;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9.78億元,同比下降-1840%。從這里可以看到,建信信托利潤下降的元兇。
由于建信信托早就實現地產項目清零,加上基礎產業布局較少,本身并不會受這兩類產業的影響。但無論如何逃不過投資端的收益下降,對信托公司而言,投資端更是難啃的硬骨頭。
在資產荒和利率下行的雙重夾擊下,就算建信信托的投研團隊成熟,也難以與市場趨勢相抗衡。證券投資即便風控到位,也架不住市場單邊下行,這一點上,建信信托并不孤獨。
二、高管換屆母行系高管帶來的戰略重塑
去年的高管變動,演繹的都是“建行基因”。
王寶魁到齡退休后,由信貸管理部出身的李軍空降掌舵,這樣的人事安排頗有深意。李軍擁有豐富的銀行系統管理經驗,勢必會強化建信與母行的協同效應,這也是銀行系信托的一大優勢。未來,大概率能看到更多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產品,用信托工具盤活建行資產池,在金融五大篇章中或許能更加出彩。
總裁盧剛的履新同樣值得關注。
這位深耕住房租賃基金的老將,很可能會把房地產轉型業務作為突破口。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長租公寓 REITs 等創新領域,雖然尚在摸索階段,但背靠建行的資源優勢,建行有主導過這一塊的業務。建信完全有實力打造行業標桿。不過新業務落地周期注定有個過程,短期難以見效。
年報中,建信信托也坦承當前行業發展所面臨的不利因素:
1.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仍高,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加深;2.行業存量風險仍待化解,短期內業績承壓;3.行業良好風尚仍未形成,社會對信托業的信任成本增加。三、轉型深水區家族信托亮眼,新業務道阻且長
三分類新規落地后,所有信托公司都在尋找新賽道,建信也不例外。家族信托無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1255 億的管理規模、11% 的增速,穩居行業前列。特別是股權家族信托,精準切入企業傳承的核心需求,加上北京股權登記政策的出臺,未來家族信托發展空間廣闊。
但僅憑家族信托,還不足以撐起整個盤子。
風險處置類服務信托、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新業務,雖然規模已超 5000 億,但利潤貢獻相當有限。這類業務技術門檻高、客戶培育周期長,且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信要想在這些領域站穩腳跟,必須在專業能力和客戶粘性上持續發力。
轉型本就是一場刮骨療毒。新業務投入大、見效慢,老業務又不能貿然砍掉,這種陣痛期預計還將持續兩三年。
不過換個角度看,主動收縮調整總好過被動淘汰。
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建信信托確實可圈可點。在國家科學技術部和總行指導下,聯合合肥市、成都市積極推進設立規模100 億元的國家級S 基金,專注于投資存量基金份額或資產組合,助力提升科技型私募基金的流動性和退出效率。通過S基金切入一級市場,目前有這么大動作的僅一家。
戰略目標上,建信信托致力于建設一流資產管理和資產服務機構,回歸信托本源、發揮信托優勢,策應母行戰略、做好功能補充,走出一條具有自身核心能力和業務,特色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站在2025 年的新起點,建信信托的業績深蹲,或許正是戰略換擋前的必要準備。
這場行業轉型大考中,建信的探索經驗,對整個信托行業都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李軍和盧剛如何帶領建信信托走向新高度?萬億信托“航母”何去何從?答案只能交給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