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狂飆突進的2024年,日產(chǎn)軒逸以34.2萬輛的全年銷量穩(wěn)居燃油轎車榜首,成為唯一月均銷量超2.8萬輛的燃油車型。面對新能源的沖擊、合資競品的圍剿與國產(chǎn)車的崛起,軒逸的“銷量神話”背后,是精準的市場策略與產(chǎn)品價值的深度契合。
一、價格屠夫:以價換量,擊穿剛需市場
降價策略的“精準打擊”
2024年,軒逸經(jīng)典版通過“一口價”政策,將入門價拉低至6.98萬元(部分地區(qū)置換補貼后甚至下探至5.98萬元),直接殺入國產(chǎn)緊湊型轎車的價格腹地。這一價格不僅比同級合資車(如大眾朗逸、豐田卡羅拉)低2-3萬元,甚至與比亞迪秦PLUS DM-i等新能源車型形成錯位競爭,精準鎖定三四線城市及鄉(xiāng)鎮(zhèn)市場的剛需用戶。
性價比的“錯位競爭”
在“油電同價”趨勢下,軒逸以燃油車身份+新能源價格的組合,吸引了對充電條件有限、追求低購車門檻的消費者。例如,其經(jīng)典版車型雖然配置樸素,但憑借“三大件”可靠性(1.6L HR16發(fā)動機+CVT變速箱)和低至每公里0.4元的用車成本,成為務實家庭的首選。
二、產(chǎn)品力:均衡無短板的家轎教科書
空間與舒適性:家用場景的終極答案
- 越級空間:2712mm軸距+日產(chǎn)“大沙發(fā)”座椅,后排腿部空間達680mm,甚至優(yōu)于部分B級車。
- 油耗經(jīng)濟性:1.6L自吸發(fā)動機+CVT組合,市區(qū)油耗6L/100km、高速油耗低至5L,在油價高企的背景下成為核心競爭力。
可靠性與維保優(yōu)勢
- 低故障率:軒逸經(jīng)典版市場保有量超500萬輛,零部件供應充足且維修成本低,單次小保養(yǎng)僅需300元,遠低于同級合資車型。
- 口碑沉淀:連續(xù)4年銷量冠軍的歷史背書,塑造了“皮實耐用”的國民認知,尤其受中年家庭用戶信賴。
三、市場定位:燃油車最后的堡壘
三四線市場的“護城河”
在新能源滲透率較低的三四線城市及鄉(xiāng)鎮(zhèn),燃油車仍是主流選擇。軒逸憑借無續(xù)航焦慮、加油便利性(5分鐘補能 vs 電車1小時快充),成為長途出行和充電設施不足地區(qū)的剛需之選。
合資光環(huán)的“殘余價值”
盡管國產(chǎn)車在智能化、配置上碾壓合資,但軒逸的“日產(chǎn)標”仍對保守型消費者有吸引力。尤其是中年群體,更傾向于選擇“看得見的品牌”而非“參數(shù)未知的新勢力”。
四、危機與爭議:銷量背后的隱憂
產(chǎn)品力的“時代脫節(jié)”
- 動力短板:1.6L發(fā)動機最大功率99kW,零百加速12秒,高速超車力不從心。
- 智能化缺失:車機系統(tǒng)僅支持基礎功能,缺乏L2級智駕、OTA升級等新勢力標配。
降價依賴的不可持續(xù)性
軒逸的銷量高度依賴價格戰(zhàn),2024年單車利潤同比下降15%,長期可能透支品牌價值。若新能源車企進一步下探價格(如五菱星光PHEV起售價8.88萬元),軒逸的性價比優(yōu)勢將面臨嚴峻挑戰(zhàn)。
五、啟示:燃油車時代的“末路輝煌”
軒逸的登頂,既是傳統(tǒng)燃油車“以價換量”策略的勝利,也折射出市場轉(zhuǎn)型期的矛盾:
- 消費分層:一二線城市擁抱新能源,三四線城市堅守燃油車,形成“冰火兩重天”的格局810。
- 合資困局:軒逸的銷量占日產(chǎn)中國總銷量的50%以上,暴露出合資品牌過度依賴單一車型、轉(zhuǎn)型緩慢的危機。
未來展望:
若軒逸無法在混動技術(如e-POWER)或智能化領域?qū)崿F(xiàn)突破,其市場份額或?qū)⒈粐a(chǎn)插混車型(如比亞迪秦L DM-i、吉利銀河L6)逐步蠶食。但至少在2024年,它用“6萬元買合資家轎”的極致性價比,為燃油車時代畫上了一個濃墨重彩的句號。
正如一位車主所言:“我知道它不夠智能,但在這個價位,能遮風擋雨、省心省錢,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