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像極了被逼到懸崖邊的困獸。 2023年6月,它的月銷量僅剩5535臺,同比暴跌25.31%,燃油車賣不動,新能源轉型屢戰屢敗,甚至一度傳出“退出中國”的傳聞。 但今年3月,它突然甩出一張王炸:中型新能源轎車EZ-6,限時補貼價9.98萬起。 這個價格,比同級燃油車凱美瑞、帕薩特便宜近10萬,甚至比國產競品比亞迪秦L(10.98萬起)還低1萬元。 一夜之間,馬自達從“邊緣玩家”變成了“價格屠夫”。
國家補貼2萬,廠家再貼2萬(置換補貼1.5萬+保險補貼0.5萬),硬生生把原價13.98萬的增程入門版砍到9.98萬。 如果選擇貸款,還能享受“10萬尾款6年0息”,月供僅1388元。 這種“賠本賺吆喝”的玩法,直接擊穿了合資品牌的價格底線,畢竟,同尺寸的大眾ID.7起售價25.8萬,豐田bZ3也要16.98萬。
動力配置才是真正的殺手锏。 EZ-6提供純電和增程雙路線:
增程版純電續航200公里(CLTC),綜合續航1301公里,市區通勤一周不加油,虧電油耗僅4.5L/百公里;
純電版標配258馬力后驅電機(零百加速6.9秒),續航600公里,支持15分鐘快充補能80%。
對比同價位的比亞迪秦PLUS EV(510km續航)或吉利銀河E5(550km),馬自達用性能+續航實現了雙重碾壓。
操控基因被完整保留,這是馬自達最后的尊嚴。 工程師堅持了50:50前后軸荷比,后懸架用上鋁合金H臂多連桿,最小轉彎半徑僅5.6米(比Model 3還小0.4米)。 重慶墊江測試場的麋鹿試驗中,它跑出80km/h的成績,雙移線穩定性高達110km/h,比漢DM-i過彎側傾減少40%。 一位試駕車主描述:“加速不竄、剎車不點頭,過彎時方向盤像粘在手上。 ”
車長4921mm、軸距2895mm,后排膝部空間比阿特茲增加50mm,地臺純平設計讓三人乘坐不擠腳。 車身86%采用高強度鋼,A/B柱抗壓強度1500MPa(超過航母甲板),標配9安全氣囊(包括2米超長側氣簾)。 電池組通過5米高空墜落、800℃火燒140秒測試,熱失控30分鐘不起火(國標僅要求5分鐘),廠家甚至承諾“自燃免費換新車”。
全系標配14.6英寸中控屏+8155芯片,AR-HUD直接在前擋風玻璃投射50英寸導航實景。 自動泊車系統能識別150種車位,狹窄車位遙控一鍵入庫。 L2.5級輔助駕駛包含高速自動變道、交通燈識別,但車機生態不如比亞迪開放,應用商店選項較少。
魂動美學在電動時代進化:純電版封閉格柵配“光之翼”流水燈,增程版保留熏黑大嘴中網。 無框車門+電動掀背尾門是年輕人的心頭好,自適應尾翼在時速超90km自動升起。 赤鹿棕Nappa真皮座椅、14揚聲器索尼音響,把入門版的廉價感拉回及格線。
市場反饋正在驗證這步險棋。 政策調整后首月,EZ-6銷量沖到2445臺,經銷商訂單積壓超5000張。 一位放棄比亞迪秦L的車主算賬:“增程頂配16.18萬,比秦L省3萬購置稅,每月油電費還能再省800塊。 ”但質疑聲同樣刺耳:電池來自中創新航,電驅系統是長安EPA平臺方案,馬自達只調了底盤,有車迷嘲諷:“這是長安換了標。 ”
一線城市新能源展廳覆蓋率不足30%,部分二三線城市售后需預約排隊。 一位山東車主抱怨:“保養得去200公里外的省城,工時費比國產車貴一倍。 ”這場翻身仗,光靠產品還不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