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一顆無私愛心,關注著毒品問題對于青少年的危害;她以日日不倦的實際行動,讓無數青少年迷途知返。她就是68歲的“全國禁毒教育宣傳先進個人”“湖南省禁毒公益先鋒”“益陽市優秀禁毒媽媽”陳建榮。
吸毒孩子牽動她的心
2023年元宵節一大早,陳建榮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湖南沅江市戒毒康復中心打掃衛生,準備迎接來來往往的人。
可是,院子很干凈,明顯有人掃過,屋內的方桌上還放著一束康乃馨。陳建榮感到一些異樣,這時,一句“陳媽媽元宵節快樂”從里屋傳來,阿華、阿明、阿輝……一張張熟面孔,都是在康復中心成功戒毒的孩子。
“陳媽媽,元宵節也不休息一下?您為我們真是操盡了心。”先說話的是草尾鎮的王軍。
說起王軍,陳建榮最熟悉不過了。他曾是個癮君子,家境不富裕,專靠盜竊財物來換取那幾口裊裊白煙,幾度被公安機關處理。
王軍刑釋解教回家,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親戚認為他無可救藥,朋友對他嗤之以鼻,連母親都不愿和他來往。王軍自覺前途渺茫,干脆破罐子破摔,對走訪民警的勸導充耳不聞。
一天,王軍在沅江市戒毒中心聽完陳建榮講的課,獨自躲在偏僻的角落,望著進進出出的人,神情低落。就在他轉身要離開時,剛好碰上陳建榮。兩人對視一眼,陳建榮還沒來得及說話,王軍就跑開了。
王軍眼神中的迷茫和無助揪住了陳建榮的心。陳建榮主動找到他,談了很多人生道理,希望王軍能夠重新站起來。
許是陳建榮的溫暖感動了王軍,一天清晨,王軍早早在陳建榮家門口蹲守,一看到陳建榮走出來,趕緊迎上去,拉住她的雙手,聲音不覺間哽咽起來。陳建榮把王軍請進家,讓他盡情傾訴。
“所有人都對我極度失望,唯獨‘陳媽媽’向我伸出了援手。”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王軍頗為感慨:“我們非親非故,但她堅持要把一個誤入歧途的人拉回正軌,這讓我燃起了信心,決定找她幫忙。”
陳建榮為性格內向的王軍設計了一套幫教援助方案。她先向民政部門申請低保和醫保,解決王軍的基本生活困難。隨后,聯系一家食品公司為王軍安排工作,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讓他邁出了自立的第一步。如今,王軍在工作崗位上很受領導器重。
說起陳建榮與禁毒宣傳教育的緣分,其實非常偶然。2005年4月末的一天,從沅江市住建局工會主席崗位上退下來的她,以警嫂身份參加了一次禁毒宣傳活動。活動結束后,戒毒學員將善于演講的她圍得水泄不通,有的請她再講講做人道理,有的向她傾訴戒毒后生活的困難。
“他們也該有鮮花盛開的人生,是毒魔凋零了他們的青春。”那些蒼白的面龐、悔恨的淚水、聲聲的嘆息,讓陳建榮感到重擔壓在肩頭,自此決定把禁毒宣傳教育當作退休生活的重點,當好“禁毒媽媽”,讓毒品少害點兒人。
青少年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受害程度也最深,只有對他們加強教育,才能筑起拒絕毒品的銅墻鐵壁。為此,陳建榮主動與教育部門取得聯系,提出在沅江市中小學進行禁毒教育的計劃,用上禁毒課的方法使中小學生了解毒品的種類和危害,以及如何預防、遠離毒品。
查閱大量資料,收集典型案例,陳建榮犧牲了休息時間,18年來,共摘錄、剪貼報刊資料160萬字,寫下23本專題讀書筆記,整理的演講稿達65萬字,堆起來足有兩米高。她每年要到50多所學校進行禁毒講座,直接受教育學生達5萬多人。
“宣傳教育的過程中,我也遭遇過冷言冷語,遇到過不理解,但腳步始終不停歇。”陳建榮說這是她一輩子不悔的選擇。
點亮吸毒人員心中的燈
“陳媽媽,是您的激情讓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是您的鼓舞使我立志戒掉毒癮,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這是沅江市共華鎮一位曾染上毒癮不能自拔的青年,成功戒毒在深圳工作后,給陳建榮寫的一封感謝信。
長期與吸毒人員打交道,陳建榮了解到,他們最需要的是尊重和信任,最怕的是開口閉口的“癮君子”“真是無藥可救”等刺耳話語。“你只有把吸毒人員當親人,吸毒人員才能把你當朋友。要盡量不說‘官話’,多說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跟吸毒的年輕人交流,陳建榮認為一要“對癥下藥”,二要把握一個度。“現在的青少年心理素質較脆弱,很要面子,與他們溝通必須以誠相待。”陳建榮說,“和年輕人交朋友,我也會時時‘充電’,不然,做得再多,說得再多,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瓊湖街道某社區的少年小黃,父母離婚后,后媽對他不好,在一些“壞朋友”的慫恿下,染上了毒癮。父親對小黃無計可施,只好到社區訴苦,社區主任向他推薦了陳建榮。
陳建榮得知情況后,主動上門和小黃促膝談心。因為原生家庭破碎的關系,小黃感到再也得不到母愛,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接觸上毒品,毒癮已經不小。陳建榮堅持每周上門一次,做小黃的思想教育工作,逢年過節,她還邀請小黃到自己家,讓他感受家庭的溫暖。久而久之,小黃深感慚愧,甚至覺得不戒毒就對不起陳建榮。如今,小黃已經成功擺脫了毒品的控制,在外辛勤打工。
當然,禁毒教育工作并非一帆風順,陳建榮也曾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脅。
一天晚上,為一位吸毒少年做完心理輔導,陳建榮獨自一人往家趕。天色已經很晚了,在一條僻靜的巷子里,她無意中遇到三個青少年準備盜竊財物,其中一個在外把風,另外兩個正要翻墻入室。陳建榮一聲喝令,制止了他們。然而,那兩個翻墻的人惱羞成怒,懷揣匕首向陳建榮撲過來。幸好在外把風的青年認出了陳建榮,他喊了句“不要傷害我的‘禁毒媽媽’”,陳建榮才轉危為安。
這件事之后,陳建榮的老伴兒很是擔心,經常接送她,女兒也希望她少做些禁毒宣講活動。可陳建榮一口回絕:“如果那個青年沒有認出我,后果肯定不堪設想,這可以說是禁毒宣傳帶來的效果。再說了,我這個歲數,有什么好怕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為了他們,個人的安危算不了什么。”
做好一粒蘋果籽
如何讓枯燥乏味的禁毒宣傳變得生動有趣、寓教于樂,多年來,陳建榮一直通過創作各類文藝作品來破解這個難題。
陳建榮撰寫的快板《沅江警嫂說禁毒》用通俗的語言,將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戒毒的方法、禁毒的意義講得言簡意賅。她還常年策劃組織禁毒文藝演出。
“你怎么老是和‘毒鬼子’混在一起?”很多人對陳建榮很不理解,陳建榮卻聽不慣這樣的字眼兒。“我覺得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只是走錯了一步。我會陪著他們落淚,陪著他們一起努力。”
陳建榮創作的紀實文學《母親的呼喚——走進吸毒者家庭》曾被湖南省作家協會評選為優秀作品。創作這部毒品預防書籍的初衷,是陳建榮希望通過閱讀,使更多人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健康生活。
組建警嫂藝術團是陳建榮近些年的工作重點,她集團長、編導、主持、演員于一身,帶領警嫂們自費開展禁毒宣傳。她和警嫂姐妹精心設計了印有“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遠離毒品構建和諧”字樣的紅T恤作為演出服,她們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宣傳禁毒,宣傳創建文明城市,走進福利院慰問老人,幫助自愿戒毒的孩子解決生活困難。
如今,藝術團已有30多支小分隊。陳建榮和團員們參加湖南省廣場舞大賽,與戒毒青少年聯袂表演自創的廣場舞《陽光總在風雨后》,獲得評委、觀眾的極大好評,一舉進入總決賽。
“每一位禁毒媽媽都是一粒蘋果籽,誰也不知道會結出多少蘋果,誰也無法估量她的影響力,她走到一個地方,就會把禁毒理念帶過去,就會把愛心帶過去。”陳建榮希望能將禁毒宣傳的接力棒傳下去,讓更多人成為“禁毒媽媽”,讓禁毒宣傳之光照亮每一個角落,照亮每一個吸毒人員回家的路。
【來源:《博愛》雜志】
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提醒您:
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