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各種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網絡詐騙案時有發生,尤其是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警惕性較差,稍不注意便踏入詐騙分子精心設置的陷阱,造成經濟損失,甚至心理傷害。
不少愛玩游戲、刷短視頻的少年或許都有這樣的經歷:玩著玩著,屏幕上突然跳出“家人們,點關注不迷路,成為粉絲就送游戲限定皮膚哦!”等類似話語,只要你點擊關注,私信框馬上就會彈出粉色氣泡:“小可愛要皮膚的話,點這里進粉絲群?!边M群后,“客服”很快發來彈窗:“把自己想要的皮膚告訴‘客服’”。你一旦把自己想要的皮膚告訴“客服”,手機屏幕或許就會跳出蓋著“中國公安局”紅章的截圖,并發來警告:“檢測到您是未成年人,本次操作導致公司賬戶凍結6萬元!必須配合掃碼激活解凍,否則將追究監護人‘刑事責任’”!
昆明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 民警 陳旋:“一般未成年人被嚇到以后不敢告訴父母,就會按照對方的要求去拿父母的手機下載不明軟件,或者掃碼轉賬。等到父母看到被扣款信息后,才發現被騙?!?/p>
民警介紹,針對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類型主要以刷單返利、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冒充公檢法等為主。一些不法分子宣稱免費送游戲裝備,再通過激活、認證、驗證等費用來騙取未成年人錢財,誘導孩子用家長手機進行轉賬操作,或者以“解除游戲防沉迷限制”為由,通過共享屏幕等手法,獲取家長的微信或支付寶賬號及支付密碼,騙取錢財。
針對未成年人的
電信網絡詐騙手段
- 免費游戲皮膚陷阱。詐騙分子謊稱免費贈送游戲裝備、皮膚,誘導孩子通過家長手機開啟“屏幕共享”,通過“激活、認證、驗證”騙取錢財。
- 威脅恐嚇下套。詐騙分子通過短視頻網站、游戲社區等發布信息,誘騙未成年人加入QQ群、微信群,然后假冒警察、律師等恐嚇未成年人涉案,且要求必須對“案件”保密,不得告訴包括家長在內的任何人,否則就將全家人抓捕。在這些恐嚇下,不辨真偽的孩子只好用父母手機給對方轉賬來“證明清白”。
- 冒充熟人借錢。未成年人使用手機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導致QQ或微信號被盜,有的甚至還會直接授權他人登錄。詐騙分子利用這個機會,用當事人名義四處借錢,或者發送詐騙信息實施詐騙。
- 虛假購物線下付款。詐騙分子利用微信、QQ、小紅書等社交軟件,發布大量虛假廣告,通過精美的圖片與文字包裝,以低價誘惑未成年人通過線下商議直接付款購物,導致被騙。
- 網絡追星誘惑。詐騙分子引誘未成年人加入虛假的明星粉絲群,以獲取明星簽名或禮物為誘餌,以打榜、刷禮物、募捐等名義引導未成年人轉賬或陷入“刷單”陷阱。
還有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恐嚇未成年人涉嫌對明星造謠等,讓未成年人打語音電話配合調查,還稱可以幫未成年人洗清嫌疑,誘導其進行轉賬。
昆明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 民警 陳旋:“在這里我們也向廣大家長提個醒,平時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普及防騙知識,教育孩子不要輕信陌生人,切勿隨意操作父母的手機進行轉賬、掃碼和支付。同時家長也要把自己的手機支付密碼保存好,不要輕易的讓孩子知道,多設置轉賬的安全操作可以加上刷臉、刷指紋等多重認證方式。并且有大額存款的賬戶一定要妥善管理,不要讓孩子輕易接觸到?!?/p>
未成年人社會經驗不足,反詐意識較弱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們一些好習慣。與孩子約定好每天上網時長,合理安排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多培養其他興趣愛好,讓孩子適度游戲,快樂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