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護理服務”讓廣大患者享受到便捷的“數智醫療”服務。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的22%,居家養老成為主流模式,術后康復、慢性病管理、失能照護等延續性護理需求激增。傳統家庭照護能力有限,而醫療機構床位資源緊張,供需矛盾突出。
自2019年國家衛健委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以來,部分城市實現了患者在家手機上一鍵預約,護士便可提供上門服務,“網約護士”的概念應運而生。該模式憑借便捷、專業的特點迅速普及,不僅緩解了醫療機構的床位壓力,還大大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照護成本。
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南京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已積累了多年寶貴經驗。日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市信息中心正式推出“寧護理”智慧平臺,通過整合全市優質護理資源,打造“互聯網+護理服務”城市地圖。全新的“寧護理”平臺涵蓋南京地區111家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各級醫療機構,服務范圍覆蓋全市主要行政區,提供傷口護理、靜脈采血、打針等40余項服務項目。
在第114個國際護士節來臨前夕,記者跟隨南京市第一醫院、鼓樓醫院的“網約護士”上門服務,用鏡頭記錄下這一服務模式的便捷,也感受到了“網約護士”們日常工作的辛苦。
鼓樓醫院錢凱護士來到秦淮區瑞金新村,為腹膜透析患者進行護理。他于2020年開始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擅長腹膜透析患者相關護理。
鼓樓醫院李劍護士在患者家屬的幫助下給高齡老人換藥。這位患者在今年1月發生足跟部損傷,經過團隊6次上門換藥后治愈。
鼓樓醫院李劍護士來到進香河路33號住宅區。李劍是鼓樓醫院傷口護理門診的一名男護士,2008年進入鼓樓醫院工作,2011年加入傷口護理室。
鼓樓醫院李劍護士幫助患者家屬通過手機預約上門護理服務。
南京市第一醫院李靜如護士長從2019年開始參加“互聯網+護理服務”,至今共上門服務317人次,擅長糖尿病足、壓瘡等疑難傷口造口的治療。圖為李靜如護士長在患者家中進行造口護理服務。
南京市第一醫院李靜如護士長為患者提取血小板濃縮液,用于皮膚組織修復。
鼓樓醫院錢凱護士在鼓樓醫院互聯網醫院辦理上門護理手續。鼓樓醫院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讓優質護理延伸到家。
“互聯網+護理服務”讓廣大患者享受到便捷的“數智醫療”服務。
文/圖 通訊員 王娟 單申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