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25年職業教育活動周首期全國“職業教育大講堂”在重慶啟動。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專家及企業代表作專題報告,來自全國職業教育領域的千余名代表參會。
本次活動由教育部主辦,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承辦,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協辦。
首期全國“職業教育大講堂”現場。唐宇 攝
謝維和以“論職業教育的三重價值”為題,系統闡述職業教育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個體成長的意義。他指出,職業教育不僅是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徑,更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推動個性化發展的關鍵支撐。他提出優化職業院校宣傳機制、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完善職業定位指導等改革建議,強調職業教育需進一步凸顯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
沈昌祥圍繞“人工智能數據安全與網絡安全人才培養”主題,強調安全可信技術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石。他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可信計算技術3.0體系的應用前景,剖析網絡安全人才需求缺口,呼吁職業教育加強學科建設與課程創新,構建覆蓋基礎知識、核心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為數字中國建設輸送高素質網絡安全人才。
李宏偉聚焦“新型工業化與高技能人才需求”,解讀產業升級背景下集成電路、商業航天等領域的技能人才新要求。他建議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通過優化能力結構、強化復合技能培養、推廣數字化培訓等手段,打造適應新型工業化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劉源作為重慶長安汽車首席技能大師,以“匠心逐夢,淬煉成峰”為主線,結合個人從技工到專家的成長經歷,強調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勉勵青年學子以奮斗成就技能報國理想。
活動期間舉行《職業教育活動周十周年征文集》贈書儀式。該文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收錄院士、大國工匠、教育管理者及職業院校師生的實踐案例與深度思考,全景式展現我國職業教育十年發展歷程。參會代表認為,四位專家的報告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價值,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視角。
據介紹,教育部將在活動周期間舉辦三期“職業教育大講堂”,同時邀請院士、行業領軍人物、技能大師等深入探討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核心議題,助力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中國日報重慶記者站 譚英姿|唐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