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非遺研培課程現場,一場場知識盛宴輪番上演,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開啟了對非遺傳承與發展的深度探索。
上午,貴州師范大學祿佳妮副教授帶來的《文化、遺產與保護》課程,以貴州豐富的文化多樣性為核心切入點,為學員們展開了一幅絢爛的文化畫卷。祿佳妮巧妙地借助金店實例,串聯起吳三桂時期云南在青銅工藝上的輝煌成就,以小見大,生動解鎖了西南地區高超的青銅冶煉密碼,深度剖析了其與中原體系截然不同的文化脈絡,讓學員們深刻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在課程中,她還結合貴州旅游產業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推廣模式,以一個個鮮活的實踐案例,充分闡釋了文化自信與對外交流的重要性。此外,她引入文化相對論的概念,從全新視角呼吁學員們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同時著重點明了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保護的緊迫性,并積極探索創新傳承路徑,為非遺保護工作開拓新思路。
課程的精彩在下午持續升溫,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主任龍佑銘帶來的《非遺賦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貴州實踐與探索》課程,將焦點聚集在傳統工藝的現代生命力與青年一代在文化傳承中的使命擔當之上。龍佑銘主任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刺繡、服飾等非遺項目為典型案例,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融合過程中的寶貴智慧與實踐心得。他直面文化傳承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困境與挑戰,不僅深入分析問題根源,更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破局之道。課堂上,學員們圍繞非遺傳承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展開了熱烈且深入的探討,大家紛紛結合自身經驗與所學知識,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思想的碰撞與交流中,為非遺保護傳承注入新的動能與活力。
龍佑銘主任通過展示文旅融合與創新設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眾多鮮活案例,進一步彰顯了文化自信與活態傳承的強大魅力,向學員們傳遞了非遺在新時代的無限潛力。課程最后,龍佑銘主任向全社會發出號召,呼吁更多人積極投身到非遺保護事業中來,共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添磚加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