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根據 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更新消息,稱iPhone 17 多款機型都將配備 12GB 的 DRAM 運行內存 。
這可不是普通的升級,要知道上一次蘋果給 iPhone換內存還是 2023 年的事,從 6GB 到 8GB 的跨越已經 屬于是劃時代的進步了。
隨后的iPhone 16 Pro系列則延續了8GB內存的配置,只是將規格從LPDDR5升級到了LPDDR5X,這讓內存成本從12美元漲到了17美元。
按照計算,內存從8GB升級到12GB,每臺 iPhone 17 的內存成本預計將漲至 25.5 美元左右。
這次從 8GB 跳到 12GB, 意味著iPhone 17要突破瓶頸了嗎?
不受關稅影響,
仍59999起?
有消息稱,雖然國際版iPhone 17系列可能會漲價,但是國行版本的價格很可能保持不變。
如果消息屬實,那么標準版iPhone 17依舊是5999元起,頂配版的iPhone 17 Pro Max依舊是9999元起。
一方面是因為國行版iPhone在中國本土生產并銷售,不受國際關稅直接影響;
另一方面,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蘋果為了保住市場份額,維持價格穩定也在情理之中。
而 這次 12GB運存的配置,對于iOS系統來說,已經是相當充裕的配置了。
與當前8GB內存的iPhone相比,升級后最明顯的改善就是"后臺殺應用"的情況會大大減少。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后臺能夠同時運行的應用數量會明顯增多 , 大型游戲和應用的加載速度會更快 , 多任務切換更加流暢,不會頻繁重載 。
至于 iPhone 17 標準版,蘋果正在做最后的評估,預計在五月份確認 。
韓媒體消息稱,蘋果目前正在與內存供應商積極洽談,提升內存的產能需求,部分訂單已獲批準供應。
這看起來已經不是簡單的市場傳言了,而是有實質性的動作在推進。
想起前兩年安卓陣營瘋狂卷內存的時候,蘋果還穩如泰山,現在突然這么激進,大概率是被生成式AI逼的 。
畢竟現在誰手機里沒幾個AI修圖、AI聊天的APP,連拍個照都要靠AI實時算濾鏡,內存不夠真的分分鐘卡成PPT。
有次跟做開發的朋友聊,他說跑Stable Diffusion這種AI模型,12GB內存能讓手機算圖速度快40%,而且耗電還少了三分之一 。
iphone17,
這次下血本了
再看攝像頭,這次Pro Max的鏡頭模組凸起比前代高了不少,拿在手里有點硌手,但實打實的硬件升級還是香的。
三顆鏡頭全上了4800萬像素,雖然單個像素面積縮小了,但通過四合一技術,暗光下的畫質提升了兩倍多。
不過最讓 人 驚訝的是蘋果這次在散熱上下的血本。
這次Pro Max里塞了超大號的VC均熱板,加上石墨烯材料 。
光散熱系統的成本就比前代貴了30%,再加上A19 Pro芯片用了臺積電第三代3nm工藝,單顆處理器成本突破200美元,算下來整臺手機的物料成本比上一代漲了50%。
這兩年華為帶著Mate系列殺回來,蘋果在國內市場份額被反超 。
要是再漲價估計用戶真得轉頭了,寧可自己少賺點也要守住基本盤,看來庫克這次也算拎得清。
說完堆料堆到極致的Pro Max,再 看看 走“反向操作”的iPhone 17 Air。
第一次看到這手機的時候,差點以為蘋果把折疊屏的輕薄技術用到了直板機上 。
5.5mm的厚度,160g的重量 ,有點 輕得有點不真實。
仔細研究了下,蘋果為了做薄真是把能省的地方都省了 。
取消實體SIM卡槽,用eSIM節省空間;
主板做成疊層設計,縮小了12%的面積;
電池用了硅碳負極,同樣體積下容量更大。
這些技術單拎出來都是狠活,難怪能把6.6英寸的手機做到這么輕。
不過 Air為了輕薄還是做了不少妥協。
比如攝像頭只留了一顆4800萬像素主攝,超廣角鏡頭直接砍掉了 。
雖說通過算法能模擬出120°的視野,但跟物理鏡頭比還是有差距,拍風景的時候邊緣明顯有點變形。
還有價格, 有消息稱 899美元起(折合人民幣6500元左右),這個價位都能摸到Pro版的邊了,乍一看有點“中端定位高端價”的意思。
蘋果的雙軌策略,
卷向手機圈
現在年輕人買手機的邏輯 也 不再盲目追求“全功能”,而是更清楚自己要什么,蘋果這波算是精準抓住了細分需求。
回頭看整個iPhone 17系列,能明顯感覺到蘋果 有自己的想法。
Pro Max負責拉高技術天花板,用堆料告訴大家 蘋果還是能 搞硬核創新;
Air則開辟新賽道,用極致輕薄吸引那些被厚重旗艦機“勸退”的用戶。
這種雙軌策略其實挺聰明,一方面對沖了供應鏈的風險。
Pro Max的A19芯片放在印度生產,良品率比中國低了20%,成本漲了不少,但靠高端溢價能兜住;
另一方面也順應了行業趨勢,現在手機圈卷參數已經卷到瓶頸了,安卓陣營這邊小米15 Ultra用1英寸大底還要裁切 。
華為Mate70 Pro+堆了16GB內存但能效比跟不上,蘋果干脆換個思路,一邊在Pro上把AI算力、散熱這些核心體驗做到頂,一邊在Air上探索“去參數化”的設計。
其實更深層的,是蘋果在給整個行業示范“創新的雙面性”。
以前大家覺得創新就是堆攝像頭像素、加內存、換芯片,但現在硬件升級遇到物理極限了 。
電池能量密度再怎么提,也就那樣;鏡頭模組再大,手機厚度也不能超過用戶容忍度。
這時候就得想,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Pro Max和Air給出了兩種答案 , 前者用硬核技術滿足極客和重度用戶,后者用設計美學打動顏值黨和輕薄黨。
就像庫克說的“創新不是參數堆砌”,這話聽起來有點虛,但落到產品上,就是讓不同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款。
再往大了看,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現在都在轉型期。
華為靠星閃技術搞萬物互聯,三星押注卷軸屏搞形態創新,蘋果則用雙旗艦策略玩起了“左右互搏”。
這時候的競爭早就不是單純的硬件比拼,而是生態、設計、用戶洞察的全方位較量。
作為普通用戶,其實挺樂意看到這種“百花齊放”的局面 。
有人喜歡拿著Pro Max拍月亮、玩高畫質游戲,有人就鐘情Air的輕薄便攜、隨手揣兜,市場細分得越清楚,我們選擇的余地就越大。
iPhone 17系列更像蘋果在變局中的一次“投石問路”:既不想放棄高端市場的技術話語權,又想抓住年輕用戶的審美變遷;
既要應對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又要在華為、三星的夾擊下找到新增長點。
這種雙軌策略能不能成,還得看接下來市場的反饋,但至少讓我們看到,當手機行業過了“參數狂奔”的年代 。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