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股全部42家上市銀行一季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從營收、凈利增速來看,2025年A股上市銀行“開門紅”整體成色不足,營收及凈利增速錄得同比雙降。
根據上市銀行季報統計,42家A股上市銀行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4473.6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72%,而實現歸母凈利潤則為5639.79億元,下滑幅度為1.20%。
不過,在行業增長整體承壓的大背景下,42家上市銀行內部業績表現存在明顯分化,以城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相比國有行及股份行等大型銀行,有著更為強勁的整體增速,集體實現了逆勢飄紅。
增速全面超越大行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6家國有大行營業收入共計達到9101.84億元,歸母凈利潤則達到3444.20億元,而9家股份行營收總計達到3760.33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485.03億元。可以看到,這兩大類全國性銀行規模優勢仍然顯著,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在42家銀行中的占比均高達90%左右。
但一季度兩大陣營整體均表現出增長頹勢,6家國有行營收、凈利整體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1.51%、2.09%,而9家股份行則分別下滑3.91%、2.05%。
相比之下,城農商行則整體實現了逆勢增長,兩大關鍵指標均為正增長,尤其是凈利潤增速均達到了5%左右。其中,17家城商行營收整體增長2.96%,凈利增長5.49%,10家農商行營收整體微增0.21%,而凈利則增長4.76%。
不過,在各大陣營整體增長態勢之外,如果進一步分析,也可以發現,不同銀行陣營內部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分化,其中部分指標的差異也更加精細地展示著我國銀行業局部的運行狀況。
我們先看6家國有大行。具體來看,6家國有大行關鍵指標一季度略微拉開了差距,同比增速有高有低,但總體表現仍然穩健。
可以看到,盡管6家銀行一季度整體是負增長,但仍然有兩家銀行實現了正增長。其中,營收增速方面,最亮眼的是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兩家銀行都取得了正增長,中國銀行的增速尤其突出,一季報顯示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649.29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6%。而農業銀行則是其中唯一一家營收、凈利實現雙增長的國有大行。
而9家股份行也同樣是相似的態勢,且從數據絕對值來看,內部分化幅度更大。其中,在營收增速方面,民生銀行錄得了最高的7.41%的高增長,而華夏銀行的下滑幅度則最高,達到17.73%。值得關注的是,華夏銀行是9家銀行中唯一一家營收、凈利均錄得雙位數負增長的股份行。
在17家城商行中,雖然整體增速可觀,但也有個別銀行下滑嚴重。具體而言,一季度,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有14家營收實現正增長,3家出現負增長,其中,更是有貴陽銀行、廈門銀行出現高達15%以上的負增長。而在凈利方面,也同樣有3家出現負增長,其中廈門銀行同樣處于墊底位置,下滑幅度高達14.21%。
相比之下,10家農商行業績分化程度最小。一季度,10家A股上市農商行中,有8家營收同比實現正增長,2家出現負增長;而在凈利方面,10家A股上市農商行更是全部實現了同比正增長,而且其中有部分銀行如滬農商行,歸母凈利潤增速高達34%,在42家上市行中遙遙領先。
多項收入指標呈現兩極分化
一般而言,各大銀行的營收構成基本包含三大部分,分別是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總收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其中后兩部分又合稱為非息收入,三大部分基本貢獻了95%以上的營收。
梳理42家上市銀行收入構成可以看出,不同陣營銀行間整體上的業績分化,主要源自于利息凈收入的差異,以及非息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波動。
一季度數據顯示,42家上市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增速存在明顯分化,其中6家國有大行下降幅度最大,整體較去年同期下降3.38%;而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則是9家股份行整體下滑最為嚴重,較去年同期下降3.49%。作為對比,城商行及農商行兩大指標基本都實現了大幅增長,比如17家城商行兩大指標整體分別增長8.45%、10.26%,而10家農商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則增長了4.66%。
兩大關鍵指標一升一降之間,直接導致城農商行在整體業績上實現了對于國有行、股份行的反超。
而如果進一步考察各家銀行個別的增長情況,這種差距在不同陣營中則更加顯著。
比如在凈利息方面,6家國有大行中,除了交通銀行之外,其余5家大行的利息凈收入全部下滑,下降幅度在2.74%至5.21%之間。而相比之下,中小銀行尤其是城商行則實現了亮眼增長,其中重慶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青島銀行等機構在一季度的利息凈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8.08%、21.94%、17.8%和11.97%,從而帶動整體業績指標實現穩增。
而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雖然從數量上看,同比下滑普遍存在——一季度共有21家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負增長,但國有行及股份行卻同樣是“重災區”,其中有5家股份行和4家國有大行,降幅都超過20%;而作為鮮明對比,一部分中小上市銀行,比如常熟銀行、瑞豐銀行、蘇農銀行、張家港行等多家機構,該項指標同比增長135.53%至495.23%之間,實現了遠超同行的爆發式增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在業績方面存在明顯分化,但在資產質量方面,42家銀行則呈現出總體上的平穩且持續向好態勢。其中,17家銀行貸款不良率低于上年末水平,19家銀行持平,僅6家銀行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有所上升。
整體而言,2025年第一季度,銀行業在宏觀經濟調整中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規模絕對領先的國有大行及股份行面臨增長疲軟困局,而城農商行等區域性銀行憑借差異化地位,在業績上整體實現了逆勢突圍。不過,隨著基數效應衰退、實體經濟需求持續恢復,以及后續穩內需、穩外貿的宏觀政策加快發力,今年全年上市銀行業績表現仍有希望正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