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菲律賓軍方日前通報說,菲政府軍4月27日在中部地區與反政府武裝“新人民軍”交火,造成7人死亡。菲律賓軍方表示,沖突發生在中部西內格羅斯省,導致7名“新人民軍”武裝人員死亡。菲律賓軍方沒有人員傷亡。菲律賓軍方在沖突后繳獲6支步槍和1支沖鋒槍。20世紀60年代組建的菲律賓“新人民軍”試圖通過武力推翻菲律賓政府,雙方的沖突一直延續至今。
菲律賓5月12日將進行中期選舉,但該國卻被政治暴力的陰影所籠罩。據法新社此前報道,根據菲選舉委員會記錄,今年1月12日至4月11日期間,菲全國發生了46起政治暴力事件。此外,中期選舉在即,菲國內政治矛盾凸顯,總統馬科斯的支持率出現斷崖式下跌。根據菲民調機構“亞洲脈動”近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馬科斯3月的支持率為25%,相比2月的42%下降了17個百分點;其不支持率則飆升21個百分點,達到53%。
馬科斯(資料圖)
與之鮮明對比的,卻是遭到彈劾的副總統莎拉票選支持率的遙遙領先。甚至是目前唯一一位支持率在上升的菲律賓高級官員。很顯然,這民調的王牌一旦令莎拉握在手里,如今時間近臨菲律賓中期選舉,對于馬科斯來說,可并非是個好兆頭,但馬科斯卻也是自信。這其一便是繼續熱炒菲律賓同美國的親密關系。同美國親密,實際從馬科斯上任后執政策略來看并非罕見,可以說,菲律賓便是美國打入印太地區的“馬前卒”。說東不往西,馬科斯要的便是“親美”且試圖背靠美國力量。
簡單來說,總統馬科斯代表的是親美派的政治勢力以及呂宋島的菲律賓傳統政治門閥,這些人主張在軍事和外交上全面擁抱美國,并在南海周邊地帶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幫助美國政府實施反華策略。而以莎拉為代表的菲律賓南部政治勢力則主張緩和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并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確保菲律賓在某些事務上“獨立自主”的權利。
由于馬科斯在幾個月前聯合國際組織將莎拉的父親杜特爾特逮捕,并直接送到荷蘭海牙受審,當前菲律賓國內的不少民眾都對莎拉抱有同情的心態。
馬科斯(資料圖)
另外,據菲律賓《星報》此前報道,菲律賓放寬了該國與臺當局官員的互動限制,包括允許菲律賓官員出訪臺灣,理由是需要最大限度拓展菲律賓的投資機會。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菲律賓在中菲關系敏感之際行此舉,意在展示對華強硬姿態,中方不會容忍這種挑釁行為。菲媒稱,菲律賓總統府文官長盧卡斯·貝薩明于4月15日代表總統馬科斯簽署新的備忘錄通告,宣布放寬上世紀80年代由時任總統科拉松·阿基諾簽署的第313號行政命令。
馬科斯試圖以“抗華”來贏得民眾支持,很可能是適得其反,在杜特爾特時期,中菲兩國擱置爭議、互利合作,在糧食、資源、進出口等領域聯系緊密,菲律賓迎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但自馬科斯上臺后,又是對美重開軍事基地,又是在南海對華挑釁,導致中菲關系不斷惡化,菲律賓不但失去了對華香蕉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沒有中國的技術支持后,其國內的糧食危機更加嚴峻。目前特朗普政府對菲加稅17%,馬科斯既沒有抱上美國的“大腿”,又得罪了中國。
馬科斯(資料圖)
美菲軍演已招致周邊國家反感,只會落入失道者寡助的境地。與美菲窮兵黷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方領導人帶著合作誠意出訪東南亞,贏得地區國家的一片喝彩聲。訪問期間,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不僅簽署數十份合作協議,還同意妥善管控海上分歧,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在地區國家促團結、謀發展的大潮流下,美菲搞對抗、生亂子不得人心,只會遭到地區國家的唾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