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輪激烈博弈,中美兩國終于在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中達成重要共識,宣布取消91%的相互加征關稅并暫停部分剩余關稅,這標志著兩國經貿關系從"以戰止戰"的惡性循環轉向"以談促和"的務實軌道。此舉不僅為中美經濟注入強心劑,更為全球貿易體系穩定釋放積極信號。
關稅戰的代價與轉機自2025年4月美國單方面升級對華關稅至125%以來,中美經貿摩擦的螺旋式升級已導致"雙輸"局面。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美對華加征關稅導致其國內通脹率長期高位徘徊,制造業中間品成本激增15%;中方反制措施同樣沖擊沿海出口企業,外貿訂單流失加速產業鏈外遷。此次雙方同時取消91%的關稅,既是對經濟規律的尊重,也是對民意的回應——美國商會調查顯示,83%的受訪企業支持降低對華關稅以緩解經營壓力;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也多次呼吁解除壁壘恢復正常貿易。
結構性矛盾下的戰術妥協盡管協議將24%的關稅實施暫緩了90天,但懸而未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高懸。美方保留的10%關稅集中在半導體、新能源等戰略領域,中方則聚焦農產品、航空設備等關鍵品類,這種"精準保留"凸顯雙方在核心技術主導權上的博弈仍在持續。正如敦煌壁畫中飛天反彈琵琶的意象,對抗與合作的辯證統一,方能奏響文明進步的樂章。
全球經貿秩序的重構啟示此次突破對多邊貿易體系具有標桿意義。WTO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貿易量同比下降2.3%,其中28%的受訪企業將貿易壁壘列為首要風險。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其政策轉向直接影響國際資本流動方向:協議公布當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升值0.8%,標普500期貨跳漲1.2%,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回升。這印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的判斷——"當大象停止爭斗,草原才能恢復生機"。
前路依然任重道遠90天的暫停期既是緩沖帶也是試金石。美方能否兌現承諾,不僅取決于川普政府的執行力,更受制于國會中期選舉后的政治生態變化;中方則需在技術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間尋求新平衡。值得警惕的是,美國近期通過的《芯片與科技法案》仍在強化對華技術封鎖,說明戰略競爭的本質并未改變。正如中國美國商會主席何邁可所言,"關稅削減是止痛藥,結構性改革才是根治藥方"。
此次協議雖未徹底終結貿易戰,但為中美關系確立了"斗而不破"的新范式。當單邊主義讓位于理性協商,當零和博弈轉向增量創造,兩大經濟體的良性互動將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動能。歷史將證明,合作共贏始終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最佳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