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陳丹 通訊員 段新朋 滿廣宇
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精準對接基層,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對于增強基層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金鄉縣聚焦基層文化供需不精準的堵點,創新推出文化指導員工作機制,推動優質文化資源深度鏈接基層群眾文化需求。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搭建了舞蹈室、書法室、棋牌室等文化空間,茶余飯后,社區居民都愛來這里轉轉,成了社區的文化聚集地。”金鄉縣金鄉街道春秋社區黨委副書記程宏偉說,居民文化需求多樣,有想提升自己書法水平的,也有讓幫著提升舞蹈編排能力的,這些需求,程宏偉都細心記下,“我們在基層,最懂群眾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服務。摸清了需求,才能靶向開方,邀請專業的文化指導員提供‘對味’的服務。”
金鄉縣挖掘文化能人,遴選170名來自全縣文化藝術領域的精英骨干擔任文化指導員。這些文化指導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業務范圍涵蓋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文學創作、廣場舞、太極拳、圍棋等多個領域,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通過織就縣鎮村三級文化服務網絡,構建“文化調查員—文化聯絡員—文化協調員—文化指導員—群眾”五級聯動服務鏈條,同時,精心制定涵蓋各類文化活動的“文化菜單”,通過金鄉融媒等平臺向社會公布,方便群眾按需選擇,實現從文化需求調研到文化活動實施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周雅彥是金鄉縣音樂家協會主席,也是一名文化指導員。春節期間,由她指導組織的韓莊村“村晚”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周雅彥說,通過在全縣范圍內聯絡文藝人才,邀請專業的舞獅團隊、曲藝老師、書法家、畫家等走進鄉村,既有效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也帶給群眾高品質的文化享受,實現了文化服務的“雙向奔赴”。
據了解,文化指導員的服務對象不僅包括基層群眾,還涵蓋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文化組織帶頭人等。通過“傳幫帶”等方式,培養和扶持了一大批基層文化人才,壯大了基層文化隊伍,為基層文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推動基層文化品牌建設,形成“一鎮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文化發展格局,打造了金鄉街道的書法、魚山街道的鑼鼓、羊山鎮徐樓村的花鼓戲等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指導員制度推行以來,金鄉縣13個鎮街、430個行政村(社區)已實現文化指導員全覆蓋。群眾從“被動享受文化”到“主動參與文化”,不僅愿意當觀眾,還主動當演員,更是成為創作者,從臺下走到臺前,成為文化活動的真正主體。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