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情畫意中探尋自然之美
記者帶您走進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來一場穿越時空的人文之旅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以明代畫圣朱耷為核心,與梅湖水系相依,是南昌文化與自然融合的典范;滕王閣景區,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訴說著千年的詩意與豪情;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借古建風貌與市井煙火,重現南昌的歲月風華……近年來,南昌市的特色景區憑借各自的魅力,讓這座英雄城愈發迷人。
位于南昌青云譜區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宛如一顆鑲嵌在城市中的璀璨明珠,將深厚的歷史人文與秀麗的自然風光完美交融。近日,記者走進這處充滿魅力的景區,帶您領略“歷史人文+自然風光”交織而成的獨特景致。
打卡點1
八館——藝術與歷史的殿堂
5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八大山人梅湖景區,游人沿著湖堤悠然漫步,這里遠離鬧市的喧囂,湖清岸綠、碧波如鏡、一步一景、廊橋相連,宛如一幅水墨畫,江南水鄉的曲水流觴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走進八大山人紀念館,一尊八大山人銅像靜靜佇立,面容清癯,神情冷逸,雙手環抱于胸前,斜挎斗笠,為夏日添上幾分孤寂與深邃。館內的青云譜道院舊址,原為道教“凈明派”道場,清代翻建,建筑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木結構,門窗雕花格扇,布局精巧,是江西民居特色與明清制式的典范。踏入舊址,庭院里幾株古樹靜默佇立,石板路被洗刷得光亮。門窗上的雕花格扇,圖案繁復而細膩,偶爾有水滴順著格扇滑落,增添了幾分靈動與靜謐。
在八大山人真跡館,八大山人的藝術精髓盡顯。他筆下的動物,寥寥數筆卻形神兼備,動物的眼睛尤為傳神,或斜睨、或警覺、或翻著白眼,生動至極。如《雙鷹圖軸》,兩只蒼鷹相互顧盼,于枯木頑石間盡顯英武之姿;《墨荷圖軸》采用獨特視角,大量留白,韻味無窮。
此外,景區內還有尚書閣精品圖書館、華南博物館、彭友善美術館、程允賢雕塑館、恒茂美術館、喬家柵糕模文化體驗館等展館,也各有特色。
打卡點2
兩園——自然與文化的交融
從展館區域出來,記者順著指示牌來到了個山園。個山園的建筑錯落有致,飛檐斗拱在光影中更顯古樸,粉墻黛瓦在樹木間若隱若現,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呈現著江南園林獨有的溫婉與雅致。“個山園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包括藝術節、發布會、作品展覽等,讓市民游客能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新潮的魅力。”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工作人員徐維興介紹道。
離開個山園,走進花博園,瞬間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園內各類鮮花爭奇斗艷,宛如陽光灑落在雨中,散發著溫婉的美。據徐維興介紹,景區以匠心獨運的園林規劃,巧妙搭配眾多花卉綠植,園內全年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春日櫻花如霞,花瓣飄落似花雨;夏日荷花與荷葉相映成趣;秋日紅楓銀杏,落葉奏響秋歌;冬日臘梅傲雪綻放,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抹亮色。
花博園內,一處處造型別致的亭臺樓閣,為游客提供了休憩賞景的好去處。“坐在亭中,微風拂面,欣賞著眼前的湖光山色,聆聽著鳥兒的歡歌,仿佛置身于畫中,讓人忘卻了塵世的煩惱。”游客龔建說道。
打卡點3
一廊——藝術長廊的魅力
順著湖邊的小路,記者來到了華夏藝術第一廊。這條長廊蜿蜒曲折,長達數里,復廊花窗各不相同,竹徑通幽,廊回路轉。每一扇花窗都像是一幅獨特的畫框,將外面的景致框成了一幅幅流動的、充滿詩意的畫卷。
長廊兩側墻壁上掛滿了書畫和攝影作品,從傳統藝術到現代創作,讓人目不暇接。一幅幅書法作品筆力蒼勁,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剛勁有力;繪畫作品色彩斑斕,山水、人物、花鳥,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攝影作品則以獨特視角,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有的展現自然風光的壯美,有的記錄人間煙火的溫情。
在長廊的一些角落,設有書畫創作互動區,幾名游客正在親手體驗傳統書畫創作。他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揮毫潑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原本只在課本上見過八大山人的畫作,沒想到今天竟能沉浸式了解他的傳奇人生。”來自湖南長沙的游客李泉感慨道,“在書畫區提筆時,看著墨汁在紙上變幻出靈動的線條,突然覺得傳統文化不再遙遠,而是化作指尖的溫度,流淌在每一次呼吸之間。”(洪觀新聞記者 胡蕭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