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陳經驗”村務監督
在武義其他村
是如何實踐的?
記者來到熟溪街道端村,跟著主人公——端村村監會主任何茂樹,尋找當中門道。
清晨的端村籠罩在薄霧中,溪水潺潺流淌,遠處傳來幾聲鳥鳴。早上8點,記者迎面撞見了正要出門的村監會主任何茂樹。他腳步匆匆,今天的第一站是“幸福河湖”建設工地。
這條端溪,承載著全村人的期盼。何茂樹介紹,端溪泄洪能力有限,每到汛期,村民們提心吊膽,特別是多年前曾引發過洪水,淹沒了溪邊房屋。這經歷讓村民們現在回想起來都心有余悸。
何茂樹曾做過工程項目,是工程行家。去年“幸福河湖”項目開工后,這位“工程行家”便多了一個習慣——每天雷打不動到工地“挑刺”。量尺寸、核圖紙、查材料,他說,監督不是走過場,眼里容不得一粒沙。
看著何茂樹每天來巡視,監督管理這陣風也吹到了普通村民身上。就在我們往上游走的途中,村民李增嚴給他打來了電話。耄耋之年的村民李爺爺自打項目開工以來,時刻關注工程進度和質量,隔三岔五到溪邊走走看看。
這幾天,他發現河道較窄一處的施工不太合理,如處理不好,會影響下流泄洪能力。李爺爺擔心自己的判斷不準確,也無法給出專業建議,于是把情況告訴何茂樹。現場,他們與施工隊負責人詳細查看地形和施工圖紙,在溪邊來回踱步。面對村監委和村民的“找茬”,施工隊負責人王福星紅了臉。
問題不隔夜!何茂樹轉頭聯系村支書周柳月,村兩委火速開會。會議室里,討論聲此起彼伏:“上報水務局!”“請專家復核!”……最終方案敲定,何茂樹長舒一口氣:“監督不是‘找麻煩’,是為把事辦踏實!”
跟拍一天,記者見識了這位“找茬主任”的較真勁兒——查賬本,他盯著20元的辦公用品發票追問:“這筆錢花哪兒了?”巡村巷,村民跟他反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一些破凳子,他立馬前往查看并答應:“明天就修,我跟村里商量,再添新的!”抓公開,村務欄中工程招標、宅基地分配、醫保支出……每一筆賬都曬在陽光下。
從“找茬”到“改善”
端村用20年寫下答案
村集體收入
從10萬躍至900萬
廠房 農貿市場
遍地開花
而何茂樹的腳步從未停歇——監督、協商、改進,循環往復。“后陳經驗”的星火,也正是在這樣的“找茬”“較真”中燎原。當每一?!吧场倍急恢匾?,每一步“挑刺”都化作信任,村務監督之路便越走越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