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5月13日電 (任麗娜)5月13日,歷時64分,國道108線忻州段改建工程小泉溝特大橋41號墩順時針轉動76度后,跨越朔黃鐵路與主線橋實現完美銜接,上演“高空轉體”,為全線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轉體前。焦京忠 攝
國道108線忻州段改建工程位于繁峙縣集義莊鄉東側,全長170.358公里。作為首都放射線G108線北京——昆明公路在忻州境內的重要組成部分,小泉溝特大橋上跨朔黃鐵路轉體橋全長120米,梁面寬30.18米,中支點梁高6.2米,邊支點梁高3米,轉體總重1.5萬余噸,采用2×60米現澆箱梁預應力混凝土轉體橋形式跨越,是全線的重要控制性工程。
轉體后。焦京忠 攝
該項目由中鐵六局太原公司承建,項目建設者們采用鋼管柱進行墩柱固結處理,成功攻克連續梁容易失穩難題。同時,借助千斤頂及位移觀測表等設備,對梁體實施稱重與配重操作,在橋梁上精心布設應力觀測點和標高點,對梁體線性變化和平衡狀態展開全過程監測,保障轉體結構自平衡。
面對重達1.5萬余噸的超大橋身,項目建設者們反復論證轉體施工方案。先是通過配重讓橋梁達到平衡狀態,再對滑道細致打磨,鋪設四氟乙烯板并涂抹潤滑劑,有效減小轉動摩擦力。為確保橋梁完成高精度轉體,項目部采用直徑為4.35米的球型鋼鉸支座,利用2組連續千斤頂、19束鋼絞線構成精密的動力系統,推動底部球鉸轉動。
6時15分,施工現場負責人按下啟動鍵,2組千斤頂同步施加牽引力,承載著萬噸梁體的球鉸支座開始以1.01度/分鐘的速度順時針轉動。7時19分,梁體精準嵌入預設的合龍段,全站儀實測平面誤差8毫米,高程差5毫米,優于設計允許的12毫米偏差,“空中轉體”順利完成。
項目建成后,對于助力太忻一體化經濟區與太原都市圈資源互補,提高國道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釋放城市發展空間,優化國道108線在忻州及太原境內的路網銜接、提升道路安全水平、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