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事件來臨時,不少人在陌生場景中往往來不及思考,一心求快,卻在無意中陷入更大的風險。近日,上海發布了一張面向市民的防災避險提示地圖,不僅提醒人們哪里有危險,更教會大家如何避險自救。
昨天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在傳統的防災避險模式中,市民常常陷入“信息焦慮”:暴雨紅色預警發布后,面對社交媒體上真假難辨的“洪水視頻”,駕車人該不該冒險涉水?商場和酒店都貼有火災逃生路線圖,面對不同火勢,是出門逃生還是等待救援?模糊預警應當轉化為更清晰的行動指南,讓主動避險成為市民的本能。
從“要我避險”到“我會避險”,不僅需要各種應急演練,也要塑造公眾的風險感知力,并通過專業的指引打破“信息孤島”。此次上海發布的面向市民的防災避險提示地圖共有12種,涉及大風、洪澇災害風險等,雖只試點了一個區,但效果很好,相信在未來幾年,上海其他區的防災避險提示地圖也將陸續出爐。
“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不僅是個人避險能力的提升,當每個市民成為“風險感知器”與“安全行動者”,也將使整座城市凝聚起更強的抗風險合力,從“危機應對”向“韌性生長”轉型。
原標題:《新民快評丨“個個會應急”首先要“會”》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東方IC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方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