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此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財政部早前宣布,將中國山東一家煉油廠列入制裁清單,理由是其購買了來自伊朗的原油。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毛寧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美國應當停止干擾、破壞中國和伊朗正常的商貿合作。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美國制裁魯清石化,不僅是為了打擊伊朗,更是為了遏制中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影響力。近年來,中國與伊朗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這讓美國感到不安。通過制裁中國企業(yè),美國試圖向中國傳遞一個信號:不要挑戰(zhàn)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有分析指出,盡管美國試圖通過制裁切斷伊朗的石油收入,但伊朗早已建立了龐大的“影子艦隊”和地下交易網絡。
美國(資料圖)
近日美方不斷地渲染中方難以承受加征高額關稅帶來的壓力,對此,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表示,任何的外部沖擊都改變不了中國經濟基礎穩(wěn)、優(yōu)勢多、韌性強、潛力大的基本面,也改變不了中國高質量發(fā)展扎實推進的穩(wěn)固態(tài)勢。我們有強大的抗壓能力和充足的措施手段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也愿同國際社會團結協調,共同抵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捍衛(wèi)國際公平正義。
在這關鍵時刻,外交部消息,國務院副總理于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將與美國財長貝森特舉行會談。這是近期美方不斷釋放中美會談的愿望以來,中方作出的積極回應。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消息,中方對美方傳遞的信息進行了認真評估。在充分考慮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后,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一是全球期待,二是中方利益,三是美國業(yè)界和消費者的呼吁。
貝森特(資料圖)
“中國同意和美國接觸有利于更好傳達我方立場。但這不等于談判,也不意味著讓步。”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無論是接觸、會談還是未來可能的談判,中方都將維護自身利益,“這是中方考慮到國際經濟發(fā)展以及中美兩國互動而采取的善意舉措”。
路透社提到,這將是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在北京會見美國聯邦參議員戴安斯以來,中美高級別官員再次見面。
從特朗普政府過去幾個月來一系列反復無常的政策表態(tài)來看,即便雙方已經要“談起來”,仍要對美國保持充分警惕。美方慣常“說一套、做一套”,當他們感到形勢不利的時候,往往就會擺出一副愿意談判的姿態(tài),但美方到底有多大的談判誠意,其實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在這種情況之下,對于美方提出的談判要求,中方一方面要予以務實靈活地回應,但另一方面也必須亮明自己的底線。告訴美方如果幻想通過談判的手段來實現訛詐的目的,注定會在中方這里碰壁。
戴恩斯(資料圖)
日前,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與中國較量:要么速勝,要么慘敗”的文章,認為中美若爆發(fā)沖突,美國必須追求速戰(zhàn)速決,否則將面臨“災難性后果”。文章作者格里克聲稱,“一場短暫、區(qū)域性和有限的戰(zhàn)爭”最符合美國的能力和利益,過度關注“持久戰(zhàn)”只會導致失敗。格里克的觀點只是美國戰(zhàn)略學界在相關問題上多如牛毛的分析中的其中一個。
可以說,美國一些智庫的研究和判斷,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美關系惡化的“間接推手”。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發(fā)表文章指出,美國政府對中國采取的關稅政策是“先開槍,后思考”,美國與中國“脫鉤”的代價將是經濟下滑、社會混亂,甚至更糟糕。
文章提到,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的近45%,貿易總額占全球20%以上。美國幾乎是在缺乏充分計劃和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挑起這場貿易戰(zhàn)。美國進口的智能手機和電腦顯示器中有超過80%和78%來自中國。與此同時,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天然氣、大豆和豬肉,卻可以輕易地從其他國家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