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縣突發(fā)災害,多處房屋倒塌,不少群眾被困……”5月12日上午8時15分,一場虛擬的災害在雅安市石棉縣發(fā)生,多部門協(xié)同參與的實戰(zhàn)演練拉開序幕。
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當天,四川省2025年“5·12”防災減災救災演練在雅安市石棉縣、樂山市沐川縣等23個縣(市)同步舉行,其中省級演練主會場在石棉縣。
據(jù)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高飛介紹,此次演練立足“三斷”極端場景,涉及災情偵測快報、受災群眾安置、建筑埋壓人員搜救等18個科目,全流程、全要素模擬實戰(zhàn)。這場時間長達10小時的演練還有哪些看點?記者在現(xiàn)場進行了觀摩。
看現(xiàn)場:模擬極端復雜災害場景,高空、廢墟、水域救援同步進行
“多處房屋出現(xiàn)垮塌,大量群眾受傷,急需救援……”演練開始后,石棉縣回隆鎮(zhèn)的災害信息員迅速上報了災情。
在回隆鎮(zhèn)葉坪村的一片廢墟前,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們迅速投入到了人員搜救中,在搜救犬和生命探測儀的幫助下,他們確定了三處“人員”被困區(qū)域。消防員清理廢墟,在樓板間搭建起支撐結構,并用液壓工具切割破拆,不時為“被困者”加油打氣。
“在破拆過程中,我們要實時監(jiān)測垮塌建筑的情況,避免掉落的水泥磚塊對被困者造成二次傷害。”雅安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zhàn)訓練科科長朱堅告訴記者,這處點位涉及深井救援、狹小空間橫向破拆、頂撐破拆等多種場景,能夠綜合檢驗隊員們的偵查、破拆、小空間掘進等建筑埋壓搜救技能。
通信中斷、道路被毀、滑坡和山體垮塌等次生災害接連發(fā)生……隨著模擬災情的不斷發(fā)展,多處救援場景同步推進。
消防員對墜江車輛進行固定,防止車輛進一步下墜。
在石棉中學旁,四川消防的救援指揮部方艙在30分鐘內搭建完成;四川石棉工業(yè)園區(qū)內,消防員們身穿重型防化服,用水炮稀釋“泄漏”的濃鹽酸,并用磁鐵堵漏工具封堵鹽酸儲存罐的裂縫;在城市地標的摩天輪上,救援人員搭建繩索系統(tǒng),將被困的游客安全轉移;在大渡河上,消防員駕駛橡皮艇破浪向前,將落水者成功救起……
演練中,消防員用水炮稀釋“泄漏”的濃鹽酸。
高飛表示,本次參演全要素、全流程地模擬指揮部搭建、災情接報、會商研判、人員搜救安置、滑坡崩塌處置等過程,從嚴從難設置演練科目,真實檢驗了各級指揮機構、救援隊伍響應處置能力。
看裝備:救援直升機轉移傷員 無人機構建空中通信網(wǎng)絡
演練過程中,航空救援直升機、空天地人一體化監(jiān)測預警體系等輪番登場。
在“三斷”條件下,一座村莊淪為“孤島”,50多名群眾需要轉移,其中不乏“重傷員”。打通“孤島”,航空救援力量緊急出動。下午1時許,消防員乘坐H-125直升機趕赴“失聯(lián)”村莊,在空中投下生活物資。消防員索降到地面后,成功開辟一個直升機起降點,并將傷者緊急空運至醫(yī)療點。
無人機在演練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在摩天輪被困者營救中,救援人員用無人機精準投送急救物品;在懸崖救援中,載重無人機將擔架投送至崖底。值得一提的是,現(xiàn)場布設的大型高空全網(wǎng)應急通信無人機和系留式無人機,通過與衛(wèi)星聯(lián)網(wǎng)和大面積的信號覆蓋,在受災地區(qū)形成了高、中、低全方位的空中應急通信網(wǎng)絡。
消防員建立支撐后,在廢墟上開展深井救援。
通信保障不只依賴無人機。演練現(xiàn)場,救援人員搭建起融合通信系統(tǒng),充分整合了370M超短波、北斗短報文、天通衛(wèi)星電話以及4/5G多網(wǎng)合一的多模融合通信前端和后端通信系統(tǒng),保障了極端情況下通信順暢。
“此次演練中,我們檢驗了空天地人一體化監(jiān)測預警體系的實戰(zhàn)效果。”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救援人員利用衛(wèi)星遙感、無人機偵查、三維建模等多類技術,通過系統(tǒng)集成形成災前災后現(xiàn)場情況的對比分析,科學研判災害發(fā)展動態(tài),輔助現(xiàn)場指揮決策。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