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中美關稅戰的落幕,就像一場驚心動魄的博弈終于分出了勝負。5月12日日內瓦傳來的聯合聲明,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堅韌與智慧——特朗普政府最終選擇了體面“認輸”,而這一天,注定會被載入史冊。
中美日內瓦談判的起因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對華加征“對等關稅”,從最初的34%一路飆升至145%,試圖用極限施壓迫使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全面讓步。但這一次,中國沒有退縮。我們不僅對等反制,將關稅提升至125%,更在稀土等戰略資源領域打出了一記漂亮的“組合拳”。
4月2日起,中國對7種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卡住了美國軍工和高科技產業的脖子。要知道,F-35戰斗機的隱身涂層、雷達系統都離不開中國的鏑鐵合金,而美國本土根本沒有成熟的重稀土分離技術。這種精準打擊,讓五角大樓不得不承認:若限制持續,美軍裝備升級計劃將全面受阻。
重壓之下,美國國內經濟很快亮起了紅燈。家庭年均支出因關稅增加了5000美元,港口貨運量暴跌67%,超市貨架開始出現空置危機。更致命的是,共和黨內部對關稅反噬效應的不滿日益公開,民主黨趁機抨擊“混亂的外交路線”,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壓力達到頂點。在這種情況下,美方不得不回到談判桌前。
中美談判結果
5月10日至11日的日內瓦會談,成為轉折點。經過兩天激烈磋商,雙方最終達成協議:自5月14日起,美國取消91%的對華加征關稅,僅保留10%的基準稅率,并暫停24%的“對等關稅”90天;中國同步取消91%的反制關稅,暫停24%的報復性關稅,并解除4月以來的稀土等非關稅壁壘。這個結果遠超外界預期——此前特朗普還宣稱“最多降至50%”,如今卻幾乎全盤撤銷了4月加征的關稅。
這場勝利的背后,是中國戰略定力的體現。我們沒有像某些國家那樣急于妥協,而是通過“關稅反制+稀土管制+市場多元化”的組合策略,一步步將主動權握在手中。比如,在稀土問題上,我們只暫停了4月2日后的部分限制,而2024年12月對鎵、鍺的管制,以及2025年2月對鎢、碲的限制仍在繼續。這種“分階段解除”策略,既回應了美方訴求,又保留了關鍵領域的威懾力。
更巧妙的是,中方在暫停出口許可的同時,加大了走私打擊力度,嚴查“偽報瞞報、夾藏走私”等行為,確保稀土供應鏈的實際控制權仍在自己手中。 對美國來說,這次妥協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取得巨大進展”,但現實數據卻很打臉:美國一季度GDP萎縮0.3%,核心物價因關稅上漲1.7%,而中國通過開拓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整體外貿仍保持8.1%的同比增長。
這種韌性,讓美方不得不重新評估“脫鉤”的代價。正如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會談后承認的:“雙方都明確排除了經濟脫鉤的可能性。”
這場博弈遠未結束
聯合聲明中“90天暫停期”和“建立磋商機制”的條款,預示著接下來的談判將進入更艱難的深水區。美方仍保留著20%的“芬太尼稅”,而中國對美國農產品、能源的10%-15%關稅也未取消。更關鍵的是,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管制問題尚未觸及,華盛頓仍未放松對華出口限制。
但無論如何,這次談判已經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在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中,對抗只會兩敗俱傷,而中國,早已不是那個只能被動應對的角色。 從巴基斯坦總理含著淚水感謝中國,到今天特朗普在關稅戰中體面“認輸”,歷史一次次證明:真正的朋友,是在關鍵時刻能挺直腰桿、并肩作戰的伙伴。
中國用行動告訴世界,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這場關稅戰的勝利,不僅是數字的調整,更是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話語權的提升。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價的:若協議落實,將為全球經濟注入超1.2萬億美元增長動能。而這,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90天,才是真正考驗雙方智慧與誠意的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