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25年4月19日,“椿樹·煥新”街區更新與社區治理研討會暨七校聯合畢業設計中期匯報在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成功舉辦。活動聚焦街區保護更新與社區治理現代化路徑探索,以教學實踐相融合的形式,推動城市街區規劃、建設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本文字數:5890字
閱讀時間:17分鐘
2025年4月19日,“椿樹·煥新”街區更新與社區治理研討會暨2025全國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七校聯合畢業設計中期匯報在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中國書店(原京華印書局)四層會議廳成功舉辦。活動聚焦街區保護更新與社區治理,首次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將專家講座、沙龍研討與設計評圖有機結合,以教學實踐相融合的形式,助力學生拓展視野,深層次感受社區發展需求。本次活動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學術指導,北京建筑大學與椿樹街道聯合承辦,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協辦。
活動參與嘉賓包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秘書長曲長虹,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特聘院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杰,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規劃實施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林堅,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分會委員、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馮斐菲,北京建筑大學建筑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湯羽揚,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委會秘書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劉佳燕,以及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工委書記李松山、椿樹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周冠南、椿樹街道工委副書記張立等屬地領導。本次活動由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陳志端主持,與會嘉賓及來自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七校師生代表共六十余人參加。
主持人發言
陳志端
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
活動伊始,陳志端副院長向七校師生及與會嘉賓致以誠摯歡迎,強調此次聯合畢設活動不僅是學術的對話,更是一次實踐的探索,期待學生們能在多方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規劃的治理邏輯與責任擔當,推動學科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
嘉賓致辭
石楠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石楠秘書長首先感謝多專業師生共同參與聯合畢設活動,強調這是各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及師生傾力投入的結果。他指出當前老城面臨特色弱化、競爭力不足等挑戰,要破解這些難題需要各學校共同努力,希望同學們有批判性思路,真正理解經典理論并融會貫通。同時希望同學們有共情能力,了解居民訴求,換位思考,不能僅追求美好藍圖,還要關注居民參與和支持。此外,他還強調行動的重要性,鼓勵同學們面對現實問題,用所學知識解決,保持技術方案不斷完善,通過畢業設計呈現政策能力,最后希望同學們能學會規劃的真道理,成為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基礎。
周冠南
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周冠南主任通過介紹椿樹街道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強調其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明珠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歷史街區更新面臨的挑戰,以及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深耕文化、賦能社區治理的舉措和成效。同時發出誠摯邀約,希望與七校師生深化合作,共同解碼椿樹文化基因,推動多元共治,強化智庫賦能,將學術智慧轉化為發展動力。
“椿耕智庫”特邀顧問聘書頒發儀式
在“椿耕智庫”特邀顧問聘書頒發儀式上,椿樹街道對來自七所高校的專家教師們表達感謝并頒發了特邀顧問聘書,期望借助專家們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各校老師與同學們的智慧與努力,為街道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路。
專家講座一
從姚江胡同看歷史街區更新
主講人:馮斐菲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分會委員,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北京城市規劃學會街區治理與責任規劃師工作專委會主任
馮總在講座中以姚江胡同改為典例深入剖析了北京城市更新的全過程。她詳細闡述了在居民外遷、產權結構變化等復雜情況下,如何有效進行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文化傳承。同時還強調了政策穩定性對于長期規劃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協調多方利益,確保政府、社會資本及居民之間的順暢溝通。此外,她特別提到了公共空間規劃的關鍵作用,通過精準定位和功能設計,提升街區整體品質與居民生活質量。同時,與居民的和諧共生也是改造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需要妥善處理與居民的關系,確保改造工作得到他們的支持和理解。
專家講座二
從規劃到共治:
社區規劃驅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五維路徑
主講人:劉佳燕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委會秘書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劉佳燕教授在講座中探討了社區規劃在現代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及挑戰,結合清華大學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案例,強調社區規劃需綜合考慮多個維度,包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多方力量協調和跨空間層級統籌。她指出,規劃不僅關注物質空間建設,還要注重社會關系和制度的完善,倡導跨學科方法,并強調社會力量和良好制度的引入。劉教授還指出,制度創新和多方參與是關鍵,規劃師應扮演動員者和組織者角色,推動事件驅動的發展,倡導創造性參與與多贏共識,并呼吁建立質量評估體系和社區規劃師服務認證體系。
沙龍研討:街區更新與社區治理
研討主題:街區更新與社區治理中的難點與痛點;管理部門、責師、企業、居民等各方主體的角色與擔當;社會協同體系如何發揮作用。
研討嘉賓:蒞會專家、街道相關部門代表、責任規劃師代表、屬地企業代表、居民代表等
主持人:劉佳燕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委會秘書長
沙龍研討環節,首先聚焦于歷史建筑保護與現代功能需求之間的矛盾。與會者一致認為,歷史建筑和文物在保護過程中需考慮其應用價值,而不僅僅是維持其原有狀態。歷史建筑的保護應區別于文物,更注重其文化的挖掘與現代功能的融合,以實現保護與利用的和諧統一。在探討街區更新中的資源與預算約束時,與會者提出了成本共擔機制,鼓勵居民、企業、政府等多方共同承擔更新費用。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如公益性項目和盈利性項目,提出了不同的實施策略,以確保各方利益的協調與平衡。
會議還圍繞多主體在街區更新中的角色與擔當展開深入探討。管理部門要平衡保護與發展,提供政策扶持,強化黨建引領;責任規劃師需憑借專業能力推動項目落地,保障可持續發展;企業要兼顧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探尋合作新模式;居民應提升參與度,通過出資出力增強責任感,融入社區治理;學術機構則要發揮智庫功能,為實踐提供學術支撐,推動教學科研與地方服務深度融合。
成功案例分享環節,椿樹街道介紹了文化黨建聯盟、文商旅融合發展等實踐經驗,以及高校作為智庫,通過城市體檢、多方協調等助力街區更新。最后展望未來,與會者認為需探索更完善的協調機制,明確各方責任,推動街區更新與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實現街區和諧更新與社區可持續發展。
畢業設計中期方案匯報
主持人:榮玥芳
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北京北建大建筑設計研究院規劃分院院長
第1小組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的組員對場地提出了房屋產權、民生改善、物質空間等三個方面的問題,并且借鑒了法國瑪黑保護區和德國佛雷德里西沃德居住區的案例,研究如何基于傳統地塊的尺度再開發,從而引入宗地主義的概念,在胡同里分別構建點狀、線狀、面狀公共空間,研究聚焦在街區改造過程中做到既尊重北京舊城肌理,又滿足現代北京生活需求,還能解決場地緊急的公共空間需求。通過模數組合確定宗地標準。
專家點評
專家對華南理工大學小組的方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設計理念新穎獨特,尤其在運用模數概念及通過小尺度模型構建場地整體語言方面表現出色,展現了較高的專業素養與創新能力,同時,也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① 建議進一步細化并深入分析北京地區的土地產權情況,為后續設計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撐。
② 在四合院建筑設計中,建議突破傳統宗地理論的框架束縛,聚焦四合院的核心特征進行深入挖掘與創新。
③ 當前方案在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呈現方面尚顯不足,建議進一步融入更多地域文化元素,以增強方案的文化辨識度與歷史厚重感。
第2小組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的學子們基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的護城河復興背景,深入挖掘椿樹街道的文化底蘊,精準識別出空間失序、失效和斷層等問題。創新性地將城市針灸理論應用于老北京四合院空間優化,通過提煉四大關鍵“穴位”,設計并實施了景觀元素植入的街區美化方案,旨在激活街區活力,提升街道的整體品質與使用價值。
專家點評
老師們充分肯定了北林同學們的工作投入和方案特色,提出了優化建議:一是針對椿樹街道的傳統與現代建筑交融,建議采用差異化設計,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二是在方案深化過程中,建議從產業與功能維度挖掘,為場地注入內生動力;三是優化場地分析,簡化冗余信息,聚焦核心問題,提高效率并提升方案針對性。
第3小組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三位同學以獨立開展論文研究的形式,各自聚焦一個專題領域展開深入探索。三個維度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案。在交通領域,針對潮汐式擁堵和停車資源緊張問題,提出路權合理分配和動態交通組織優化等創新策略。在歷史建筑保護方面,構建系統化的保護評估體系,并提出基于歷史記憶延續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方法,以最大化傳承歷史建筑的價值。在城市更新模式研究中,深入分析不同片區的更新路徑和內在動力機制,提出可操作的優化路徑,為城市更新實踐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
專家點評
專家們針對北大小組的研究提出了建議:在交通研究中,需明確問題根源,聚焦地塊內部交通;在歷史建筑保護部分,建議明確評價目標,以便轉化為可行策略;同時,建議對四個片區進行橫向對比分析,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指導。
第4小組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同學的設計方案靈感汲取自《城南椿華》這部著作,在研究過程中,借助歷史與空間的分層剖析方法,創新性地提出“敘事層積”設計理念。在具體設計路徑上,結合大數據模型,巧妙融合敘事語法與層積理論,對歷史發展脈絡進行系統梳理,精準確定規劃片區以及關鍵節點。在設計表達層面,引入“文化共生體”這一前沿概念,主張通過微更新這種精細化、漸進式的方式來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復雜問題,以此實現京味文化基因的延續與傳承。
專家點評
專家們對哈工大學生的匯報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匯報制作精美、研究內容深入全面。同時,針對匯報內容,專家們提出以下點評意見:
① 在后續工作中,研究視野不應僅局限于地區旅游策劃項目的節點層面,需進一步關注椿樹街道公房以及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
② 在開展微更新工作時,應進一步明確更新的具體對象,即準確把握更新理論語法邏輯中的“賓語”指向。
第5小組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組以“胡同織夢計劃”為主題,聚焦椿樹街道在物質形態、經濟活力、社會公平與社區認同等方面的問題,提出縫隙空間活化、氣泡客廳等策略。運用形態類型學修復街巷肌理,塑造特色建筑;通過城市觸媒理論激活縫隙空間,轉譯歷史符號、設置公共節點等。整體方案以“建筑-人-文化”共生為核心,強調歷史保護與功能織補并重,突出手繪表達與節點設計的精細化呈現。
專家點評
方案邏輯架構清晰,手繪圖紙精美、節點設計細致,精準把握了歷史街區特質。后期建議:
① 強化產業分析深度,明確不同文化節點的功能定位與聯動機制。
② 細化社會公平的人群分類(如居民、游客、新業態從業者),針對性設計設施配套與空間布局。
③ 優化空間策略的落地性,結合產權現狀與更新成本,明確院落單元改造的優先級與實施步驟。
第6小組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團隊以“四核聚運?創投五維”為主題,提出“產業合鏈、文化合脈、空間合韻、交通合流”四核更新策略:通過打造“老字號+文旅+數字”產業組團,構建“會館—名人故居—非遺工坊”文化路線,營造“兩軸三帶多節點”空間結構與共生院落,優化慢行系統與文旅游線,推動歷史街區與現代產業、交通系統的協同共融等。
專家點評
方案區域分析全面,關注琉璃廠西街與周邊片區的業態聯動,提出的“共生院落”設計促進居民與游客互動,交通策略注重慢行系統與文旅游線結合。后期建議為:
① 深化現狀問題診斷,突出椿樹街道區別于其他歷史街區的核心矛盾。
② 增強策略間的關聯性,避免產業、文化、空間策略的孤立表述。
③ 補充經濟測算與實施機制,明確老字號改造、數字產業園建設的資金來源與運營模式。
第7小組
北京建筑大學(一組)
北京建筑大學一組基于路徑依賴與突破理論,圍繞老城復興議題,提出“空間共融—民生共興—發展共融”三維路徑重構策略:通過空間句法分析厘清街巷結構,修復歷史水系,構建“時空重疊”的公共空間網絡;完善五級路網與15分鐘生活圈,推動醫養結合、勞動共融等全齡友好型社區建設等。
專家點評
方案實事求是,理論框架清晰,路徑依賴與突破理論的應用具有創新性,空間句法分析與生活圈規劃結合緊密。后期建議:
① 聚焦核心問題,避免策略過于寬泛。
② 強化“人—地”互動分析,結合居民問卷與行為觀察,驗證公共空間布局的合理性。
第8小組
北京建筑大學(二組)
北京建筑大學二組基于共生理論,提出“水韻故居,書香暢行”策略,聚焦文化產業驅動的空間與生態協同更新。通過圍繞書畫產業構建“創作—展覽—拍賣—體驗”全鏈條,打造“小體量、多功能”文化空間,推動數字直播等新業態發展;策劃“備考—趕考—揭榜—入仕—雅集”文化路線,推動分布式文化節與“文化+商業”生態融合等。方案強調歷史資源的活化利用與產業鏈延伸,推動文化與空間的深度融合。
專家點評
共生理論應用扎實,產業策略突出書畫產業的全鏈條發展,生態策略借鑒國際案例(如韓國清溪川),注重水系修復與公共空間營造。后期建議:
① 細化產業業態的空間落位,避免“大雜燴”式布局。
② 增強文化策略的在地性,深入挖掘椿樹街道特有的戲曲文化、會館文化內涵,避免同質化的文旅體驗設計。
③ 優化交通組織,平衡機動車通行與步行友好。
總結寄語
各組匯報緊密圍繞歷史街區更新這一復雜課題,從產業、文化、空間、生態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充分彰顯了扎實的調研功底與卓越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后續工作中,各團隊需進一步聚焦核心問題,提升策略的可操作性與落地性,更加關注“人—地—產”三者之間的動態關聯,為老城更新探索出更具借鑒意義與實踐價值的路徑。
在整體匯報圓滿結束之后,與會嘉賓以及來自七所學校的教師代表紛紛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感想,并向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各位評圖專家以及七校的師生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椿樹街道的保護更新是一項充滿挑戰且極具探索價值的課題,各團隊從不同視角出發,提出了各具特色、富有創意的規劃設計方案。通過此次中期評圖活動,大家實現了充分的交流與互動,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中共同取得了進步與提升。讓我們共同期待七校師生的畢業設計終期成果!
供稿單位: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規劃教育丨2025城鄉規劃本科七校聯合畢業設計順利開幕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教育 | 2024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七校聯合畢業設計終期匯報會成功舉辦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教育 | 2024城鄉規劃本科七校聯合畢業設計中期評圖順利舉辦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