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中國殲-10C 戰機,其采用了諸多新技術,性能大幅提升,已經達到了四代半戰機的水平
殲-10戰斗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第四代戰斗機,從服役開始,就是中國空軍的“骨干力量”,承擔著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重責。而在建軍90周年上首次亮相的殲-10C,雖然仍冠以殲-10的名頭,但實際上,兩者大不一樣。相比于殲-10,殲-10C采用了諸多新技術,從內到外都有了巨大變化,性能大幅提升,已經達到了四代半戰機的水平。
圖注:中國殲-10戰機,殲-10C雖然仍冠以殲-10的名頭,但實際上,兩者大不一樣
換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航電系統不同
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0C采用了更先進的光電系統和雷達系統。尤其是雷達方面,殲-10C戰機安裝了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替代了殲-10的脈沖多普勒雷達和其后續型號殲-10B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由于采用了數量眾多、各自獨立的T/R發射/接收組件和功放器,每個天線陣元就是一部小型雷達,因而具有可靠性高,有效功率大,搜索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波束指向靈活、迅速等優點,可同時實現搜索、識別、跟蹤、制導等多種任務,功能強大。在航電系統綜合作戰能力方面,殲-10C明顯優于殲-10戰機。而在這方面,同為四代半戰機的蘇-35,也不如殲-10C,其也只采用了Irbis—E(雪豹)型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系統。
現階段,F-22、殲-20等第五代戰機,其雷達系統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這方面,殲-10C已經不落于后。
圖注:中國殲-10B戰機,作為殲-10的衍生型號,其采用了無源相控陣雷達,在性能上不如采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
機體結構有所改進
殲-10C相比于殲-10,在機體上有了大量改進。殲-10C采用了DIS進氣道,相比于殲-10的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該進氣道簡化了進氣道前端結構,不但有助于戰機整體減重,而且提高了戰機的進氣效率和飛行性能。同時,殲-10C取消了傳統的圓錐形雷達罩,改為扁身錐形,并對整個機身的氣動布局進行了優化,內部結構和設備布局更加合理,其飛行性能、可維護性、隱身性能等,都有一定的提升。
隱身性能增強
殲-10C屬于準隱身飛機。殲-10C采用了DIS進氣道,該進氣道能有有效降低戰機的雷達散射截面積,有助于提高殲-10C的隱身性能。同時,殲-10C進行了玻璃座艙鍍膜技術的改進和升級。新增涂的金膜不但可以吸收雷達波,顯著增強殲-10C座艙隱身性能,而且自身化學性質穩定,一旦鍍膜之后可以保持很多年,可維護性比F-22戰機使用的氧化銦錫膜要更好。
多用途能力提升
殲-10戰機屬于一款以制空為主的戰機,在對海、對地作戰方面能力欠缺。殲-10C則在作戰性能方面進行了大幅升級,具備多用途能力。殲-10C共有11個武器外掛點,可掛載目前我國最新型的空地導彈、反輻射導彈、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遂行各種任務。尤其是在空空導彈方面,其可以掛載我國目前最新的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而殲-10、殲-10B由于雷達、火控系統等較為落后,無法和PL-15實現有效兼容。故而,掛載PL-15的殲-10C戰機,配合有源相控陣雷達,可進行超視距打擊,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