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 嫂
原創(chuàng)首發(fā):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個人微信:kris191605
哈嘍,我是K嫂。
開篇先推薦K叔的這條視頻,看完感觸很多,也歡迎大家點贊呀。
接下來進入正文。
如果你家里有娃,且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娃,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
陪娃寫作業(yè)就像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昨天我輔導二寶寫作業(yè),剛過 5 分鐘,那股火氣就蹭蹭往上冒,感覺頭頂都要冒青煙了。
我強壓怒火,咬著牙把K叔喊過來盯著二寶,自己躲進廚房想冷靜冷靜。
正平復情緒呢,老大跟進來了,說:“媽,你剛才那樣訓弟弟,他壓根不知道自己錯哪兒了,整個人都懵著呢。”
我趕緊解釋:“數(shù)學題不會做我能耐心講,但他寫作業(yè)態(tài)度不認真,字跡潦草得像畫符,這誰受得了啊!”
老大點點頭說:“態(tài)度問題確實讓人上火,但你得把生氣的原因明明白白告訴他,光發(fā)脾氣沒用。”
你別說,聽孩子這么一分析,我這腦子確實清醒多了。
我趕緊跟老大道謝,結果他立刻順勢抱著我說:“媽,以后你要是有啥糟心事兒,都能跟我說,我可是咱們家的 ' 心靈雞湯大師 '!”
說完就跑到二寶身邊,指著作業(yè)本說:“你瞅瞅你寫的字,這哪是作業(yè)啊,分明是抽象派書法作品,連我都得猜你寫的是啥,趕緊改改吧。”
二寶聽了哥哥的話,嘿嘿一笑,乖乖地擦掉重寫了。
這事兒讓我特別有感觸: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在語言溝通這門課上,有時候孩子反而成了我們的老師。
就像之前刷到的一個視頻,丈夫回家看到妻子還在廚房忙活,不但沒催,反而笑著說:
“老婆這是在考驗我的耐心呢,都等了倆小時了,餓得我忍不住來廚房偵查偵查,但我還能堅持!有啥需要搭把手的,你盡管吩咐!”
你看,同樣是催促,人家這話聽著就舒服,既表達了需求,又帶著對家人的體諒,堪稱溝通界的教科書。
這些傷人的話,你是不是也常說?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在親子溝通中掉進語言陷阱,尤其是面對孩子時,情緒一上來就容易口不擇言。
下面這些傷人的溝通方式,其實我也經常踩雷:
1. 忽略情緒,直接提出解決方案
孩子哭著回家說:“今天在學校被同學撞了!”
你直接說:“別哭了,下次離那些調皮的同學遠點。”
看似在給建議,實則忽略了孩子當下需要被安撫的情緒。
就像傷口還沒消毒就直接貼創(chuàng)可貼,表面上處理了問題,其實沒真正治愈。
2. 連環(huán)催促 + 靈魂拷問
看到孩子寫作業(yè)磨磨蹭蹭,你忍不住嘮叨:“寫個作業(yè)怎么這么慢?語文寫多少了?數(shù)學寫了嗎?一回家就磨磨嘰嘰,現(xiàn)在寫不完了吧。”
問題像連珠炮一樣砸向孩子,孩子只會越來越慌亂,根本不知道該先解決哪個問題。
3. 扎心反問 + “我早就說過”這樣的馬后炮
孩子考試沒考好,你說:“我早就跟你說過要復習錯題,你聽了嗎?現(xiàn)在知道后悔了?”
這種話除了讓孩子感受到指責,不會有任何積極作用,就像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還順便踩上一腳。
4. 否定式打擊
孩子興奮地拿著畫給你看:“媽媽你看我畫的全家福!”
你隨口一句:“這爸爸的臉怎么畫得比房子還大?一點都不像。”
孩子眼中的光芒瞬間熄滅,你不知道,你否定的可能是孩子未來對畫畫的熱愛。
這些溝通誤區(qū)的核心問題在于:
我們總是急于解決問題,卻忘記了溝通的本質是連接。
尤其是面對孩子,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答案,更是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受。
提高溝通效率的三個方法
那怎么才能讓我們的語言像春風一樣溫暖,又不失教育意義呢?通過讀書,和查找資料,以及我生活中的積累和實踐,我總結了三個我認為比較有用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當孩子因為作業(yè)問題鬧情緒時,試試這樣說:“媽媽看到你現(xiàn)在很著急,是不是題目太難了?我們先休息 5 分鐘,喝口水,等心情平復了再一起看看怎么解決,好嗎?”
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感受到被理解,這時候再講道理,孩子才會聽進去。
就像開車遇到障礙物,先減速停下來觀察,再決定怎么繞行,比直接加速沖撞要安全得多。
2. 把 “糾錯” 變成 “引導”—— 用正向語言替代否定
輔導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孩子寫錯了,與其說 “這么簡單的題都能錯,你上課沒聽講嗎?”
不如說:“這個知識點我們昨天見到過,你還記得我們當時是怎么解決的嗎?我們一起回憶一下。”
用具體的事例引導孩子思考,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激發(fā)了他的主動性。
就像園丁修剪枝葉,不是直接砍斷,而是耐心地引導枝條向正確的方向生長。
3. 努力發(fā)現(xiàn)細節(jié)里的美好
試試每天做一件事:記錄家人的三個 “暖心瞬間”。
比如爸爸幫孩子修好了壞掉的玩具,二寶主動把最后一塊蛋糕讓給哥哥,甚至自己今天控制住了沒對孩子發(fā)火。
把這些小事寫在 “夸夸墻” 上,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睛越來越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說話也會不自覺地帶著溫度。
就像給生活加了一層濾鏡,讓原本普通的日常,也能變得不普通。
一些實戰(zhàn)場景:
試試這些溝通模板
除此之外,我還研究了幾個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也附上了一些錯誤的和正確的示范,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進行補充。
? 當孩子寫作業(yè)磨嘰時
錯誤示范:“能不能別玩橡皮了?再不快寫就別想出去玩!”
正確示范:“媽媽發(fā)現(xiàn)你剛才那道題的解題思路特別棒,如果我們能把寫作業(yè)的速度也提起來,寫完就能去樓下和小朋友玩,你覺得這個主意怎么樣?”
核心:先肯定優(yōu)點,再提出對孩子的新期待
? 當孩子哭鬧,情緒止不住時
錯誤示范:“哭什么哭?你還有理了?我還沒哭呢!”
正確示范:“你現(xiàn)在哭得這么傷心,媽媽特別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等你愿意說的時候,我隨時都在。”
核心:給孩子表達的空間,傳遞父母給予的安全感
? 發(fā)現(xiàn)另一半做事情很慢,想催促對方快點時
可以學學視頻里那位丈夫的智慧,把 “飯怎么還沒好?” 換成:“親愛的,你在廚房忙了這么久,需要我來打下手嗎?我都迫不及待想嘗嘗你的手藝了。”
核心:把催促變成關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在意
這一招,我每天都在用,哈哈哈,所以廚房已經是K叔的主戰(zhàn)場啦。
幸福的家庭,
都在用語言傳遞愛和力量
養(yǎng)娃十幾年,越來越發(fā)現(xiàn),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播撒在孩子心里的種子。
那些因為情緒上頭說的話,也會刺傷孩子,與其在事后懊悔,不如學會在情緒來的時候停頓三秒。
最開始,做到真的很難,一瞬間的情緒失控特別正常,但當我們下意識的提醒自己,給自己暗示,或許就能逐漸改變。
從今天起,試著把 “你怎么又錯了” 換成 “我們一起找找原因”,把 “快點快點” 換成 “媽媽相信你能安排好時間”。
一開始一定會覺得不習慣,但只要堅持,你會發(fā)現(xiàn),語言真的能改變家庭的氛圍,讓家變成溫暖的能量場域。
畢竟,最好的教育,藏在我們每天說的話里;
而那些,最幸福的家庭,都在用語言傳遞愛與力量。
我是K嫂,好好說話,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跟大家共勉,記得一鍵三連哦,感謝大家!
往期熱門文章:
作者介紹:
K嫂,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家有倆娃,一邊感性一邊理性,能擼鐵能養(yǎng)花,還能出方案講邏輯,哈哈哈。
我是K叔,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創(chuàng)業(yè)休學),世界500強央企7年,辭職創(chuàng)業(yè)6年,百萬粉絲個人成長知識博主,一行DoMore創(chuàng)始人,OKR目標管理專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進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帶領會員從讀書、日課、運動三個維度進行提升;108自律行動營、寫作變現(xiàn)營、教練特訓營等高階訓練營學員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臺有:
#視頻號:Kris進化筆記
#視頻號:K叔K嫂夫妻創(chuàng)業(yè)日常
#公眾號:Kris在路上
#公眾號:Kris進化筆記
關注我的,不是粉絲,而是朋友!
原創(chuàng)不易,感謝關注
點一個免費的贊再走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