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今年要放水,房價要漲,通通都是給你制造幻覺的。聽久了,聽多了,你可能就真的會信以為真,那就會產生錯覺,你的錢包就被掏空了,個人負債也上去了。傳遞這種聲音的人是誰呢?
是開發商,還有中介,包括銀行,他們每天就在反復念叨,這會讓你錯誤地認為,樓市真的要回暖了。這種聲音從23年開始一直喊到現在,但23年、24年買房的人用實踐告訴我們,我們實際上并沒有穩定,這本質上就是一場債務轉移的游戲。
開發商需要賣掉房子來維持現金流,地方政府需要賣地的錢來維持地方財政開支,銀行就需要房貸來填補利息差。所以,這實際上就是一場用時間換空間的風險轉移游戲。原本地產可能兩三年見底,但放水和刺激只會拉長見底周期。為什么要拉長呢?因為我們要的是軟著陸,軟著陸的方式可以給我們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完成我們的經濟轉型。
所以,止跌回穩的目的并不是讓房價反彈,而是為了防止系統性風險發生。像恒大、融創、碧桂園這種案例是絕對不允許再出現的。在庫存高起、需求疲軟、老齡化嚴重的今天,大搞刺激、鼓勵買房,本質是什么?本質就是風險分攤、債務轉移。如果大家都不買,那么房價下跌、資產減值的風險就全部落在了開發商的頭上。而開發商的背后是銀行債務主體,這里面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那都是大問題。
所以,這種問題就不允許出現。鼓勵買房,甚至鼓勵貸款買房,就是通過房地產的方式將債務分攤到每個家庭頭上。每個家庭跌個10%,跌個15%,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就算我們個別家庭債務爆表,那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這就像農藥一樣,喝多了會死人,但是把農藥控制到一定比例之后就不會死人了。
那今年放水真的能夠再一次實現普漲嗎?放水的本質是舉債,是再度擴表。當我們的負債都已經達到很高水平的時候,我們不僅不會增加貸款,還會想方設法提前還貸。其實這個就是現在的現狀。所以,今年的放水不同于08年的狀態,這個預期大家可想而知。
但是,這個放水和相應的一些手段,它一定會階段性地提振信心。所以現在的狀態就是,給政策我就走兩個月,兩個月之后沒有政策,這個市場就開始逐漸走軟。包括我們3月份、4月份的狀況是很明顯的。因為我們高房價、高庫存、低收入的基本面是沒有改變的。
另外,我們現在的調控手段其實已經捉襟見肘了。降首付、降利率、降稅費,給出相應的限制性政策,包括給什么消費補貼,這些該上的都上了。說到底,我們現在所有的手段都是降低轉入門檻,并沒有降低大家的購買負擔和壓力。
所以現在催你買房的人,他根本不關心你到底該不該買,你虧多少錢也跟他們沒關系。充其量就是想通過這次交易,把你的錢搞到手,庫存可以攔在你的手里面,但是不能攔在開發商手里面。所以我們現在直接要的是新房市場的帶動,進而推動開發商手里面庫存的出清。
那么至于以后龐大的二手市場怎么樣呢?與我無關。所謂的貨幣操發也是個偽命題,實際上就是收割。你花錢買了我的房子,我就把你收割了,我拿著你的現金去吃香喝辣去了。你要是買了開發商的房子,那開發商就把你收割了,他就去降低債務風險去了。至于你的貸款,你就慢慢還,你的余生幾十年去還,中間外加一個銀行繼續收割你,就這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