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百米長的國寶級圖卷,成為“畫中人”是種怎樣的體驗?從紛紛落雪的北國冬日,到朵朵桃花的江南春色……每一秒都太好出片啦!
5月13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現代快報攜手推出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沉浸式展覽,正式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8號展廳亮相。新展立即成為熱門,圈來一大堆“粉絲”拍照打卡。
從2D到3D,國寶級圖卷“活”了
《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沉浸式展覽的內容,源于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所藏國家一級文物——《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
圖卷匯聚運河沿線8省市15位書畫名家的筆墨。丁帆作序,楊志純題跋,夏堅勇、葉兆言等文學名家撰寫各篇章文字介紹和題記,全部文字由孫曉云書寫,趙彥國治印。畫卷分為“中國古代偉大創舉”和“新時代輝煌篇章”兩部分,詩、書、畫、印和諧交融。
在720°的全景展廳中,《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沉浸式展覽這幅2D國寶長卷的“升維”,展開一個3D世界。讓人如同暢游在大運河2500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在這里,你可以圍觀運河開鑿、發展、西進、通航的進程,也可以暢游千里,打卡運河兩岸的山川新貌、春夏秋冬。
穿越2500年,運河沿線美景盡收眼底
踏入展廳,一場領略大運河2500年歷史的穿越之旅就此展開。
時光拉回到春秋時代的吳國,勞工們在河道上忙碌不停,一鍬鍬土被挖出,河道也隨之慢慢向遠方延伸。
轉眼來到隋代,波光粼粼的運河水面上,一艘極盡繁華的龍舟緩緩前行,后方浩浩蕩蕩的船隊,綿延數里,場面宏大非凡。
夜空中,一盞盞孔明燈冉冉升起,恰似點點繁星。汴京的繁華盛景盡現眼前,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仿佛把人一下子拉回到千年前熱鬧的街市中。
云端,雄鷹盤旋翱翔。忽必烈身披戰甲,騎馬立于山頭,身后是大一統后的山川河流、城鎮村落,彰顯出大運河見證的宏大歷史格局。
720°環幕光影,還勾勒著千里運河的春夏秋冬。
腳下的地面泛起粼粼波光,頭頂飄來細密雪花,恍惚間站在了千里之外的京津運河畔,燃燈佛舍利塔在霧凇中若隱若現。推開窗,運河秋景如畫卷般鋪展,金燦燦的銀杏葉飛舞,小燈籠似的柿子掛滿枝頭。
乘船沿河南下,窯灣碼頭畔,盛夏的熱浪裹挾著荷香撲面而來;蘇州盤門城樓旁,三月的桃花像被春風點燃的云霞,紛紛灑落的桃花瓣,一時讓人分不清是數字幻境,還是千年運河的真實模樣。
8分鐘“硬控”全場!觀眾:根本不想走
有深度又有顏值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沉浸式展覽,亮相當天就圈粉無數。早上9點,博物館剛剛開放,觀眾們便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涌入8號廳。
有人席地而坐,仰著頭,目光緊緊鎖定在不斷變幻的光影之上。有人高舉手機,試圖捕捉最美的瞬間……很多小朋友激動地在展廳里蹦蹦跳跳,拉著身邊大人的手,不停地問這問那,眼里閃爍著好奇的光。
沉浸式展覽是8分鐘循環播放的,不少觀眾看了一遍又一遍。
來自安徽蕪湖的林女士笑著說:“真是被大運河美‘暈’了!”來自大連的柏女士也有類似的體驗:“像乘著一條行駛在大運河上的船,能看到兩岸的風景不斷變換。”
蘇州外國語學校相城校區小學部的學生于詩涵特別興奮:“以前我只是從書本上了解大運河,今天看這個展覽感覺大運河就像活了一樣。”
觀眾劉先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己是一路從天津到洛陽又到揚州來的,“正好都是運河節點城市,今天又正好趕上《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沉浸式展覽,真是很巧了。”劉先生說,展覽所營造出的光影世界讓人很有沉浸感,“可惜人太多了,總感覺有些畫面還沒看全。”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裴詩語 張文穎/文 吉星 錢念秋/攝 錢念秋/后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