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高鐵這幾年發展得太夸張了,運營里程已經突破5萬公里,穩坐全球第一的寶座。技術牛不說,經濟效益也讓人不得不服。在這么龐大的網絡里,有六條線路因為賺錢能力特別強,成了大家眼中的“盈利王者”。這六條分別是京滬高鐵、滬寧高鐵、寧杭高鐵、廣深港高鐵、滬杭高鐵和京津高鐵。
京滬高鐵絕對是高鐵界的“扛把子”。全長1318公里,連接北京和上海兩大經濟重鎮,中間還經過天津、濟南、徐州這些重要城市。2011年6月30日開通以來,這條線就沒讓人失望過。為什么這么賺錢?首先,發車頻率高得嚇人,高峰期每3分鐘就有一趟車,密度堪比地鐵。其次,沿線人口多、經濟活躍,北京上海就不用說了,天津濟南這些地方也都是GDP大戶。

根據公開數據,到2023年,京滬高鐵年凈利潤超過115億元,客運量每年穩定在2.1億人次以上。這數字聽著就震撼,平均每天得有50多萬人坐這條線。它的盈利能力強,主要靠票價合理加上超高的上座率。沿線城市之間商務往來多,旅游需求也旺,像濟南的大明湖、徐州的云龍湖,游客坐高鐵一站就到,方便得不行。這條線不光是交通工具,更是南北經濟連接的命脈。
滬寧高鐵全長301公里,連接上海和南京,2010年7月1日正式運營。時速350公里,從上海到南京最快73分鐘,沿途還有蘇州、無錫這些經濟發達的城市。長三角本來就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這條線就像給這片區域插上了翅膀。

2015年,滬寧高鐵就實現盈利了,凈利潤大概3.8億元。別看它比京滬短,客流量一點不差。上海到南京的商務需求特別大,很多人在上海工作,家在蘇州、無錫,每天高鐵通勤跟坐公交似的。還有個亮點是站間距短,基本上半小時內就能到下一站,效率高得不行。長三角一體化靠它推動了不少,蘇州無錫這些地方直接融進了上海的“一小時經濟圈”,經濟效益自然水漲船高。
寧杭高鐵全長249公里,連接南京和杭州,2013年7月1日開通。時速也是350公里,最快50分鐘就能從南京到杭州。這條線把南京、上海、杭州連成了一個“金三角”,江蘇和浙江的聯系一下子緊密了好多。
2015年,它也開始賺錢了,凈利潤大概1億元。雖然利潤比不上京滬、滬寧,但這條線的意義不小。杭州是電商和旅游大市,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兩地之間商務和旅游需求特別旺。加上票價不貴,上座率一直挺高。沿線還有湖州這些小城市,高鐵一通,經濟立馬被帶動起來??梢哉f,寧杭高鐵是長三角南邊的一條“隱形財路”。

廣深港高鐵全長142公里,從廣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龍站,中間經過深圳北站,2018年9月23日全線開通。它的亮點是從深圳到香港只要15分鐘,這速度直接把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系拉近了一大步。
這條線部分路段2015年就盈利了,全線通車后利潤更是蹭蹭上漲?;浉郯拇鬄硡^是中國的經濟發動機,廣州深圳香港隨便哪個拿出來都是GDP頂流。人員流動和貨物運輸需求大得驚人,深圳的創業者去香港談生意,香港人到廣州探親,全靠這條高鐵撐著。票價不算低,但時間成本節省太多,上座率一直很穩。可以說,它是大灣區融合的“超級紐帶”。
滬杭高鐵全長169公里,連接上海和杭州,2010年10月26日開通。時速350公里,最快45分鐘到站,算是長三角南翼的大動脈。2015年,這條線也實現盈利,凈利潤大概在幾億元左右。

上海和杭州,一個是金融中心,一個是科技和旅游重鎮,兩地聯系本來就緊密,高鐵一開通更是如虎添翼。沿線還有嘉興這種發展勢頭猛的城市,高鐵一過,房價經濟都跟著起飛。商務客流和旅游客流是它的主力軍,尤其是節假日,上海人去杭州西湖玩,杭州人到上海購物,車票經常一搶而空。滬杭高鐵的賺錢能力,靠的就是長三角的超強經濟底子。
京津高鐵全長161公里,連接北京和天津,2008年8月1日開通,是中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時速350公里,30分鐘就能從北京到天津,效率高得沒話說。2015年,它也開始盈利,凈利潤大概幾億元。
這條線是高鐵時代的起點,為后面那么多線路積累了經驗。京津冀地區人口密集,北京天津又是經濟核心,通勤需求特別大。每天早上,天津人坐高鐵去北京上班,晚上再回來,半小時的路程比開車靠譜多了。它的成功不光是技術牛,更是為中國高鐵趟出了一條路,后續的人才和技術都從這條線孵化出來的。
這六條高鐵線能成為全國最盈利的,背后有幾個共同點。第一,地理位置好,連接的都是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香港這些地方,客流基礎擺在那兒。第二,發車頻率高,票價合理,上座率有保障。第三,區域經濟帶動效應強,高鐵一通,沿線城市的商務、旅游、投資全被盤活了。
比如京滬高鐵,南北兩大經濟圈連起來,客流根本不用愁。滬寧、寧杭、滬杭這三條都在長三角,區域經濟全國最強,賺錢是自然的事。廣深港高鐵靠的是大灣區的活力,京津高鐵則是京津冀一體化的功臣。這些線路不光自己賺,還拉動了沿線GDP,算得上“經濟發動機”。
要說這六條里誰最賺錢,京滬高鐵肯定是頭牌。年凈利潤115億元,客運量2.1億人次,甩開其他線路好幾條街。滬寧高鐵和滬杭高鐵次之,利潤都在幾億元級別,客流量也相當可觀。廣深港和京津高鐵稍微低一點,但區域影響力不輸。寧杭高鐵利潤最小,1億元左右,但潛力還在漲。
從投資回報看,京滬高鐵最猛,1318公里的線路,平均每公里賺的錢都比其他線路高。滬寧和滬杭因為線路短,單位成本低,回報也不錯。廣深港雖然短,但票價高,利潤率挺可觀。京津和寧杭稍微慢熱,但穩定性和長期價值沒得挑。
當然,賺錢歸賺錢,這六條線也不是沒壓力。高鐵建設成本高得嚇人,像京滬高鐵總投資2200多億元,滬寧也有幾百億。初期全是貸款和政府補貼,能盈利說明運營效率真高。但全國高鐵網絡里,能賺錢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線路還在虧,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客流少、票價低,想回本得等好多年。

還有個問題是維護成本。時速350公里的高鐵,軌道和列車磨損快,維修費用年年漲。加上人工、電費這些開支,利潤看著多,其實攤薄了也沒想象中夸張。未來票價能不能漲、客流還能不能增,都是考驗。
這六條線的成功,給中國高鐵指了條明路。未來網絡還要擴到7萬公里,新線路像京廣高鐵、哈大高鐵都在加緊建。這些盈利線路的經驗,比如高頻發車、選址經濟發達區,可以復制到新線路上。不過,中西部地區的高鐵要想賺錢,還得靠政策扶持和區域開發,光指望票錢肯定不行。
技術上,“復興號”已經出口海外,磁浮列車時速620公里的原型也出來了,說明中國高鐵不光會賺錢,還能輸出影響力。2024年全國鐵路運營收入9901.8億元,高鐵占了七成,未來這比例估計還得漲。
說白了,這六條高鐵線就是中國經濟的縮影。京滬是大動脈,滬寧寧杭滬杭是長三角的支柱,廣深港是大灣區的加速器,京津是老大哥。它們賺錢不是靠運氣,而是位置好、客流穩、管理牛。全國高鐵里能盈利的不多,這六條算得上鳳毛麟角。未來咋發展?還得看怎么平衡賺錢和普及,別讓高鐵變成只有發達地區才玩得起的游戲。你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