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初,齊臨縣四區民兵隊隊長張慶升到區里開會。當天,區委給他布置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命他帶領民兵們,打擊設在苗屯村據點的偽軍部眾。
苗屯村據點位于臨邑城西南,地處臨邑至禹城的交通要道之上,敵人在此設卡盤查,氣焰十分囂張,對我根據地交通往來產生了很大的威脅。
抗戰時的日軍崗樓
當時上級給張慶升布置任務時,也考慮到民兵力量有限,因此最初的想法只是讓他,設法打擊一下敵人囂張氣焰,但沒有想到的是:
張慶升竟然直接把對方給連鍋端了。
剛開始,接到任務之后的張慶升確實有些發愁,雖說苗屯村據點里面,只有十二個日偽軍,但這個據點修筑得卻是相當堅固。
四周有一丈多寬的壕溝不說,單單中間那座遍布槍眼的炮樓,倘若十幾個人龜縮在里面,外面的人就很難突破。
更尷尬的是,當時民兵隊里面的家伙什,也實在是捉襟見肘。下面四十多個民兵,總共只配了十三支“單打一”的本地造,手榴彈也不過十五顆。
抗戰時的民兵,裝備簡陋
就這土配置,想要打擊炮樓里的敵人,實在是有些困難。
當天晚上,張慶升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在心中模擬著攻打據點的戰斗,每次結果都很令人沮喪,高高的炮樓、四周壕溝、唯一通道吊橋還被敵人控制著,還有一個更加無解的難題便是,據點距離興隆寺的日軍據點,不過三里地遠,一旦打起仗來,敵人便會很快趕過來,留給眾人攻擊的時間,并不多。
怎么辦呢?
當天晚上,張慶升思來想去,最終想到了一個妙計。
第二天,一大早,張慶升便將村里的幾個木匠們叫到了一起,幾個人忙活了好幾個晚上,最終做出了一大批木制“武器”。
隨后,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張慶升領著46名民兵,帶著這批“武器”出發了。
當天晚上,因為有月亮,據點巡邏的偽軍站在炮樓上很快便發現了異樣——據點被包圍了。
有些驚慌的偽軍士兵,趕緊叫醒了睡熟的班長,炮樓里十幾個偽軍爬起身來,從射擊口往外看去,這一看,眾人頓時不禁頭皮發麻。
月光之下,外面圍攻炮樓的八路軍輪廓,看得分明。
只見壕溝外面,人影綽綽,粗略一數,少說也有百十來人,而且每個人都舉著一柄槍,向著炮樓方向瞄準,其中還有好幾挺機槍支在前面,更要命的是后面幾個人,正在推著兩個黑咕隆咚的東西往這邊靠。
這家伙,偽軍班長曾見過,跟城里面日軍的小炮大小差不多。
“老天爺,咱也就十二個人,八路用得著來這么大的陣仗嗎?”看完外面的情形,偽軍班長的心直接沉到了谷底。
按照對方這個陣仗,自己這幾個人,根本無力反抗,而就在偽軍班長心慌不已的時候,外面張慶升開始喊話了。
“據點里的兄弟們,我們是八路軍快速縱隊第一連,現奉命掃平這一帶的幾個據點。兄弟們,你們要想明白了,到底要不要跟日本人一條道走到黑,趕緊放下武器,投降吧!”張慶升用洪亮、威嚴的語氣向據點喊道,并繼續勸道:
“你們如果投降,我們歡迎,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如果不投降的話,我們絕對不會客氣,你看看我身后這大炮沒有,現在已經瞄準你們的炮樓了。上級命令今晚必須拿下全部據點,我能給你們的時間,也就十分鐘考慮時間,超出了,我就直接下令開炮了?!?/p>
張慶升的話里,帶了絲趕時間的意思,但他的這個不耐煩,也讓炮樓里的一眾偽軍們,感到了深深的絕望。
人家這幾炮就能轟塌自己,更別說還有機槍正架在附近,就算興隆寺那邊日軍趕過來,也不夠人家吃的。
想明白這一點兒之后,炮樓里的偽軍們行動的也就很是干脆,不到十分鐘,便扯出了白旗,放下了吊橋,排著隊、舉著槍走出了據點,老老實實地做了俘虜。
當天晚上,苗屯據點被拔除,一槍沒放,還繳獲了敵人十二支大槍,160發子彈,200多顆手榴彈。
在押往回去的路上,一眾偽軍在經過木頭機槍、木頭大炮以及木頭士兵身旁的時候,直接懵住了。
鬧了半天,對方用的是攻心計呀!
第二年,渤海第二軍區召開英模大會,張慶升被評為二級戰斗英雄,并被授予“貍貓威虎戰創造者”的光榮稱號。
在那個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