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外高中分校舉行2025年春季智慧家長沙龍活動
五月的和風輕撫校園,家校共育的沃土正孕育著希望的種子。5月10日,廣元外國語學校高中分校"智慧家長沙龍"活動在圖書館溫馨啟幕。本次活動以"'慧'做父母、'育'見未來"為主題,旨在搭建家校對話平臺,聚焦青春期教育痛點,促進教育智慧共享,構建長效共育機制。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官英出席活動,高中分校學生處副主任羅斌擔任主持。
家校攜手,共育未來
家校同心,方能共育英才;智慧共享,始可擘畫未來。高一(7)班陳思涵同學的家長趙麗女士傾情分享其獨到的育人智慧。她認為一要摒棄橫向比較,守護成長本真,拒絕以他人為標尺丈量孩子,讓純真心性遠離世俗塵囂;二要踐行深度陪伴,共渡成長長河,以溫暖相隨跨越青春溝壑;三要構筑支持體系,鑄就堅強后盾,讓孩子在追夢路上始終有勇氣揚帆遠航;四要巧借家務勞動,培育核心能力。在擇菜洗衣中習得統籌智慧,于灑掃整理間領悟責任擔當。這些日常瑣事恰似成長的試金石,讓掌控感如春芽破土,終將蔚然成蔭,為孩子撐起一片自在翱翔的天地。
高二(5)班朱芳萌同學的家長朱清溢先生講述他的育兒故事與反思。他認為要把握學習的效率,番茄工作法是最好的幫手,即25分鐘專注學習,5分鐘休息,在節奏中織就知識的錦緞。同時家長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讓孩子在學習上無后顧之憂,并做好孩子的目標和計劃制定,看到個體差異,用理解搭建親子對話的橋梁。
青春期親子關系的“破局之道”
青春期是成長的關鍵期,也是親子關系的“挑戰期”。化解邊界感沖突和緩解學業壓力帶來的焦慮是一門學問,需要專業視角解讀,高中分校心理教師馮琪結合真實案例,認真剖析青春期家庭矛盾的核心,傳授了科學溝通技巧與情緒管理方法。她指出教育的前提是看見,要看見孩子的內心世界,看見成長的規律,更看見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可能。此外,還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要從“管理者”轉變為“陪伴,用孩子需要的方式表達愛,加強自我認同,在沖突中尋找“我是誰”。最后,馮老師指出青春期的沖突,不是關系的終點,而是重新認識彼此的起點,父母更應該轉變角色,放下執念,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人工智能奔涌的浪潮中以智慧之姿做好家庭教育
官英副校長在講話中強調,面對奔涌而來的人工智能浪潮,家庭教育更需彰顯智慧光芒,一是要深度認識孩子,因材施教,讓成長之花綻放獨特光彩;二是要理性看待智能手機并非洪水猛獸,而應成為連接未來的信息橋梁。家長需以開放心態引導孩子合理使用,在把握分寸中接觸前沿科技,為未來發展儲能蓄力;三是要善于從細微處捕捉孩子的情緒波動和行為變化,以適時引導替代事后補救,讓教育防患于未然;四是要在學習上助力其攀登知識高峰,空間上給予自由探索天地,育人中注重品德塑造,情商培養里引導其學會共情與社交,助力孩子成為全面發展、適應時代的棟梁之材。
成長不是雕刻時光,而是聆聽時光拔節的聲音。當我們以詩意澆灌教育的土壤,用耐心等待花開,終將在某個晨露未晞的黎明,看見枝頭綻放的不僅是知識的花朵,更是完整的人格與豐盈的靈魂。這或許就是教育最動人的詩篇,在時光的褶皺里,我們與孩子共同書寫著永恒的春天。
撰文/丁離梅 初審/劉鑫 編輯/吳建序 復核/余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