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脫口秀的朋友們都知道,“諧音梗”在喜劇圈的地位,大概相當于火鍋里的清水鍋底,不是不能存在,但總讓人覺得差點意思。如果臺上的演員靠著這招水時長,臺下肯定會立刻響起一片“扣錢!”的起哄聲。
所以諧音梗為什么這么遭人嫌棄?
下文中,喜劇演員劉旸用生動的語言及各種幽默的例子解構了諧音梗的創作邏輯,指出有些“以梗倒推鋪墊”的諧音梗的確是在糊弄,不過——生活并非喜劇比賽,沒人給我們打分,糊弄一下,有時就是原諒自己。
本文摘選自《只有我一個人覺得特好笑嗎?》。經出版社授權推送。小標題為編者所擬,篇幅所限有所刪減。
01
很多諧音梗是在“糊弄”
諧音梗到底扣不扣錢,這是單口喜劇演員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背后其實有著一套早已成形的鄙視鏈,那就是:諧音梗等于爛梗。這個鄙視鏈對不對我們先不討論(答案是“不對”),之所以會形成這個鄙視鏈,是因為很多諧音梗比較容易寫。
圖源:《喜劇之王·單口季》
有些諧音梗的確比較好寫。因為完全可以根據梗倒推出來。比如,我想讓梗落在“阿爾罕布拉宮”上,只需要順著這個諧音往前推導鋪墊部分即可。這個諧音很像“阿爾罕不拉公”,所以鋪墊部分就可以是:“有一個叫阿爾罕的司機,專門運牛。但是他的車從來都只拉母牛,因為阿爾罕不拉公。”這種段子一天大概能寫4000多斤。所以人們覺得寫諧音梗沒什么水平。
但事實上呢?的確沒什么水平。當然這種沒水平,單指這類需要倒推的諧音梗。因為它違背了一個喜劇最重要的原則:“梗不是第一位的”。無論是我們提及的哪種技巧,類比也好、夸張也好,沒有哪個有名的段子是演員忽然靈機一動,心想“我得寫個夸張。我要說小明的肚子大到能覆蓋住地球”,然后再開始琢磨怎么鋪墊,怎么設定。
因為諧音梗是最容易根據梗倒推出鋪墊的,所以大家聽到之后會覺得是爛梗。這也只是由于像類比、夸張之類的技巧沒倒推出任何段子而已。
可是如果寫段子的過程中,完全按照敘事邏輯來,碰巧有個地方可以使用諧音梗,這種段子就不能算是爛梗。
02
當然也有好的諧音梗
我有一位單立人的同事,叫老宅,是一位優秀的喜劇編劇。平時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微博上發一些諧音梗。這些梗有的當然是倒推出來的,有的則是遇到熱議話題時順水推舟寫出來的。比如大家都在討論調休有多讓人絕望時,他寫了這樣一個段子:
假期調休總讓人覺得不劃算,雖然是放假,但有種假一賠十的感覺。
這個段子就很巧妙地概括了大家對調休的感受,并且是標準的諧音梗。但這種梗就不會有很強的所謂“爛梗感”。
再比如春晚期間,他寫了一個:
一般在觀眾說出“這個小品啥時候完”的時候,這個小品已經完了。
這是一個巧妙的雙關。雖然不太好笑,但是非常有金句感,如果在綜藝上講出來,是非常適合現在大家傳播單口段子的習慣——截圖傳播。
此前他寫過一個段子:
保安不讓我進門,因為我的健康寶彈窗了。這時我才理解,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這幾個段子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創作順序,是先有想表達的東西,再有諧音梗,或者說是文字梗,讀起來感覺就不太一樣。
當然,老宅有時候也會根據梗來倒推,但也有一些比較好笑的段子,比如:
人這一生中,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御劍飛行。
餃子湯又稱洗餃水。
已婚未育,也可以稱作無犢有偶。
偷軍火庫的賊被當場亂槍打死,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多少槍眼,因為賊沒數眼。
在飲食上花的錢都是過肚消費。
“獅子王”的最后,辛巴與刀疤進行了一場叔死搏斗。
總統堅持己見,力排眾議,就這樣,眾議院解散了。
年紀大了頭發脫落是一種老毛病。
他一失戀就容易打瞌睡,原來這就是為情所困。
我一推開便利店的門,就響起叮叮當當的聲音,可是門上沒有鈴鐺啊。我詢問店員,店員哈哈大笑,“這不是您自己窮得叮當響嗎?”
短暫的減肥成功后,我忍不住又胡吃海塞,很快就恢復了原來圓滾滾的體形?,F在大家都叫我二次圓。
他嚷著“我要當爹了!”帶著父親走進了當鋪。 從此,他走到哪都會被人指指點點,進行當父羞辱。
我仍然記得我當初被他的一個諧音梗折服:
張三的一生,半輩子在坐牢,半輩子在逃逸,真是牢逸結合的一生。
光是會倒推段子也沒什么,關鍵是他能把這個事情練成一門絕學。單立人曾經有個新場地的開業視頻,是去每個演員和編劇家里要東西,還讓表演個節目。到了老宅家,讓他表演個現場寫諧音梗。他竟然拿出一本成語詞典,說隨便翻。拍視頻的同事隨手翻到了幾個成語,他幾乎沒有任何思索,就能用這個成語當梗寫出段子。所有看了那個視頻的人都拍手稱服。這身本事真的不服不行啊。很多人看不起文字梗和諧音梗,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因為講單口也好,喜劇編劇也好,都是比較偏文字性的工作。別看單口喜劇是個舞臺上的藝術,用的喜劇手法很多都是文學的修辭手法。而寫文字梗和諧音梗,算是一種鍛煉,鍛煉了對文字的敏感度。
比如老宅寫的這幾個段子:
牛胃疼。醫生問:“你哪胃???”
當年在學校的微機室里有一堆286和386,親眼見證了中年微機。
每年最后一秒變為下一年第一秒的那個時期,就是更年期。
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文字敏感度才能想到的諧音,甚至需要一些小知識才行。這些練久了以后,也能令舞臺上的表演技巧得到鍛煉。比如我自己經常用的一種喜劇技巧,叫作“全景法”,是把一段話換個時間、換個地點、換個說話對象,從而構成完全不一樣的意象。
圖源:《脫口秀大會第二季》
老宅的諧音梗段子里也有這種:
王羲和祖沖哀嘆:“我們太無之了?!?/p>
“沒事,哥給你出頭?!狈镀趯ηG軻說。
紂王:“比干,今天我跟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p>
“不會吧不會吧?”監考老師問交白卷的學生。
這幾個段子,由于說話的對象變了,話本來的意思一下子就變了,就構成了笑點?!敖o你出頭”這個段子尤其讓我笑噴。它構成了一個非常荒謬的情境,感覺能用在一部正經電影里營造笑點,沖淡悲傷的氣氛。
雖然諧音梗有非常不錯的,但是的確,市面上大部分的諧音梗都是倒推出來的,所以難免被歸入爛梗范疇。
03
其實,生活有時候需要糊弄
我們工作中有“糊弄學”。那么以寫段子為工作的喜劇演員,如果創作以梗倒推鋪墊的諧音梗,也會被看作糊弄。
但這種糊弄,其實是特別有必要的。因為有時候這種糊弄,表示原諒自己。
以前我總覺得,一個人善于逼自己一把,才能取得成功。后來隨著閱歷和見識的增加,我愈發確信,只有那些善于原諒自己的人,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剛剛入行的時候,我一直是個善于逼自己一把的人,動輒給自己規定,多長時間內一定要寫出新段子,要一年開一個專場。那之后就是一場虛無的賽跑,沒有對手,或者說所有的對手都是假想的對手。我的第一個專場寫了三年,第二個專場只用了半年,第三個專場也用了半年,第四個專場用了五個月。當我寫到第五個專場時,我的情緒已經有了很大問題,經常否定自己,非常在意負面評價,無論是來自同行的還是觀眾的。
其實這種情緒的問題非常好理解。專場一個接一個,看似是質變,但生活也沒發生什么大的改變,所以還是算量變,但量變到什么時候才是質變呢?質變會發生嗎?我在寫到第三個專場時已經是內地中文單口喜劇專場最多的演員了。直到現在也是。但這個稱號沒給我帶來絲毫的改變。反倒是讓一些寫得不快的同行拿來給自己心理安慰:段子多,不一定質量好啊。這種聲音多了,心里自然會積累郁結,但又不能去一一反駁:我段子是又多又好。
圖源:《喜劇之王·單口季》
再加上從入行到現在,一直有同行說:劉旸的表演就全是表演,文本一點兒也不好笑,硬用情緒把文本演好笑。這種說法就更煩,我也不可能一個個去反駁:我的文本其實非常好笑,我所謂的情緒其實是節奏的變化,這非常重要。表演就更重要了,否則我放個siri念一遍你的文本不就行了嗎?觀眾花錢進劇場看一個人一動不動,情緒穩定,站在那里念一些所謂優秀的文本,這票錢花得也太冤了。
說實話,這類評價我在新東方時期聽太多了。當年新東方競爭最惡劣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熟練攻擊別的老師的方法。雖然自己講的方法也很垃圾,但是只要能看似有理有據地指出別人的毛病,學生就會覺得這個老師肯定比那個老師厲害。實際上完全不然。
理性上這些應該都能想清楚,但是我感性上還是控制不住地受影響。心里總有一個聲音在問:“如果人家說錯了,如果你是真的優秀,為什么你賣不動票?為什么你不紅?是不是你只是在自娛自樂?”
2019 年中旬,在這種情緒失調的長期折磨下,我開始接受心理咨詢,整整持續了一年。其間我的心理咨詢師 笑稱:“你太焦慮了,你每次一進門我都開始焦慮了?!痹谛睦碜稍冞^程中,我曾被一個問題完全問住。有一次,我們聊到我自己的一個毛?。何铱偸窃谧鲆患虑闀r默默把“做完”當作目標。即使是最放松的打游戲,我也會以打完為目標。有時候進度不順利,甚至會花上整整兩三天,什么都不干,一心把這個游戲打完??傊磺卸际菫榱俗鐾?。
當時心理咨詢師問我:“你有沒有做哪件事情時是純享受的,沒有想著去把它做完?”我當時想了很久,發現真的沒有。咨詢師給我一周時間,讓我像以前那樣生活,但是留意一下自己的感受。我照做了,發現所有的事情我都急著做完,唯獨喜劇這件事情,是我非常能享受其中,非常享受站在舞臺上的每一秒鐘的。發現這件事以后,我的心態完全變了。
我開始變得能夠原諒自己。
我想明白了這么幾件事。如果喜劇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我能做到80歲。那中間有哪怕十年我一個段子也寫不出來,一個作品都創作不出來,我還是有好幾十年是持續產出作品的。那我為什么非要急著一年出一個專場,非要爭做國內專場最多的人呢?
所以我開始原諒自己的瓶頸期,原諒自己的段子風格。我不覺得純文本型好笑,我覺得那是嚴重的瘸腿,所以我就繼續寫我認為好笑的段子,演我認為好笑的風格,以我認為好笑的形式呈現給大家。誰愛說什么說什么吧,我反正就這了。
2021 年上半年是我心里最抑郁、最憋屈的一段時間,甚至一喝酒就哭。我在“鉚起來逼自己一把”和“原諒自己”之間選擇了后者。在家躺著休息了一個月,出去自駕游了半個月,也不急著寫段子。果然心態開始變得無比輕松。在這種輕松的心態下,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學了表演,報名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我想著能晉級一輪我就算大贏家了,結果一路站到了總決賽的舞臺。
再后來就是能夠在國內做千人劇場的巡演,能夠經常有話劇演,賺錢不算太多但肯定也不算少,還能有余力專門做一個公益項目(“晴天計劃”,“晴天”取自我名字里的“旸”)。這一切,如果沒有當初那一次原諒自己的行為,都不會發生。
再回頭看看當初的批評。正因為我一直堅持表演型的演法,我才早早有了自己的風格。要知道,在這行,跟別人不一樣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也正是因為一直有表演,所以才能在《喜劇大賽》里達到表演及格線。再回頭看看當年批評我的人,好像得很努力、很仔細地看,才能看得見他們了。
圖源:《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
當然,現在我遇到的批評干脆換了維度。演一個舞臺劇后,偶爾會受到演技上的指責。這些批評往往來自觀劇多年的觀眾,用專業演員甚至是人藝戲骨的標準來指出我的缺點。要是以前的我,怕是又要心理崩潰,情緒失常;但現在的我對此覺得樂不可支:我才進入表演行業多久啊,大家已經不把我當門外漢了,而是用專業演員的標準來要求我,這可太榮幸了。而且我肯定會越來越進步的,現在盡全力了就好,戰略上重視,戰術上糊弄。“就這吧?!边@句話始終在我心里縈繞,它會陪我走到什么樣的高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一路我都會是開開心心的。
所以希望你遇到工作上的問題時,也能有這種原諒自己的心態。就這吧。
我現在還經常在播客節目里講諧音梗,每次講完大家都是一片皺眉,罵我兩句,嘻嘻哈哈就得了。倒是有聽眾較真,非常嚴肅地在評論區義正詞嚴地指出我沒水平,講諧音梗,搞笑功力還不如他。我看完自然就一句:
就這吧。
然后換小號罵他。
該出的氣不能忍。我原諒自己沒素質。
這當然是開玩笑的啦。
因為我都是用大號直接罵。
就這吧。
本文摘編自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特好笑嗎?》
作者:劉旸
出版社:光啟書局
出版年: 2025-3
編輯 | 土豆苗
主編 | 魏冰心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