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總決賽G3打完,北京北汽男籃這波操作直接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賽后部分隊員不握手直接退場引發了球迷和網友的一輪熱議,這種場面在總決賽舞臺上其實不多見,尤其是比賽打得膠著、大家情緒都在上線的時候,賽后的一舉一動更容易被放大,問題就來了,輸球可以,姿態不能低,這話聽著老生常談,但真到關鍵時刻能不能做到,真的考驗人。
其實北京隊這場情緒崩盤也不算突然,畢竟是被浙江隊逆轉,誰心里都不好受,雷蒙那兩個三分球后瘋狂慶祝,場上氣氛一度有點劍拔弩張,甚至帶點挑釁意味,球迷看了都直搖頭,場邊的氛圍肉眼可見開始變味,很多人都說,球員場上拼到最后一刻沒毛病,可是比賽結束了,起碼的禮數還是得有,北京隊員們直接退場,畫面確實有點難看,幸好主教練許利民反應快,直接把隊員叫回來和對手握手,這波操作給許指導加不少分,老帥的格局和氣度就在這種細節里體現出來。
說到雷蒙,他這場比賽的表現其實還行,兩個三分球一度把節奏帶了起來,但慶祝動作過激,導致輿論直接起飛,網友們也沒手軟,直接把他拉到話題中心,說白了,這種情緒外露其實挺吃虧,尤其是在總決賽這種萬眾矚目的舞臺上,球迷一邊倒地覺得太浮躁了,甚至有人吐槽,雷蒙以為自己拿了總冠軍,結果只是進了倆球,氣氛一度有點尷尬,但換個角度想,年輕球員情緒外放也不是壞事,只不過分寸感得拿捏好,否則場上贏了,場下輸了人,得不償失。
反觀胡金秋,完全是另一種畫風,比賽結束后,他主動走向坐在輪椅上的曾凡博,低頭安慰,溫情這一幕直接被網友點贊刷屏,大家都說,大秋這人品沒得說,球品更是楷模,哪怕總決賽走得磕磕絆絆,他始終穩如老狗,攻防兩端都能交出答卷,這才是中國男籃現在最需要的類型,低調、專注、能打硬仗,網友都在說,周琦被夸得多,胡金秋才是真正值得被寫進教材里的人,尤其是他昨晚比賽鞋上還繡著趙嘉仁的球衣號碼,這種帶兄弟出戰的細節,妥妥的情懷加分項,難怪球迷直呼“看人看球都沒看錯。
說到教練組,這場許利民和王博其實都頂住了壓力,許指導把隊員叫回來握手,這不是簡單的動作,背后是對籃球精神的堅守,有老帥的風度和底氣,王博那邊也不慫,落后13分的時候,廣廈球迷都在喊換人,他硬是頂住壓力沒給周琦機會,反而信任吳曉來和胡金秋,這種臨場決斷很冒險,但結果證明人家氣度和膽識都在線,和廣東、遼寧那種場邊“對噴裁判、技術臺的風格確實不太一樣,這種教練之間的博弈,其實也挺有看頭。
再說場上戰術層面,北京隊被逆轉,歸根結底心態沒穩住,第三節還在領先,最后時刻突然斷電,關鍵球沒處理好,被對手一波流打回去了,這種局面其實是老生常談的CBA內戰困局,外援不給力,國內球員又容易情緒化,一旦被翻盤,場上就容易擺爛,情緒傳導到場下,網友自然不買賬,這時候主教練的作用就被無限放大,許指導能及時叫停,把大家情緒拉回來,至少沒輸到最后連面子都沒了。
外部輿論其實也挺有意思,大家一邊刷胡金秋的溫情舉動,一邊吐槽雷蒙慶祝太浮夸,中間還夾雜著解說偏心、裁判尺度等老話題,解說一直在夸周琦,結果網友直接在彈幕里回懟,為什么不夸胡金秋,這種“點贊回懟其實也是CBA輿論氛圍的一部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緒,球迷的參與感越來越強,官方也得注意輿情引導,不然一場好球最后變成了罵戰,反而丟了本來的熱度。
說到底,總決賽就是一個大舞臺,不光拼球技,更拼心態和風度,北京隊這波不握手退場,確實給自己添堵,好在最后補救到位,沒讓爭議升級,胡金秋的溫情舉動成為比賽的高光,雷蒙的慶祝也提醒了年輕球員,什么時候該收,什么時候可以放,總結下來,輸球不可怕,輸人的事咱不能干,尤其是在全國球迷面前,誰都想贏,但更得學會輸,這才是職業體育的真正意義。
最后,不得不說,這場比賽留給大家的不止是比分,更是關于尊重、情緒、細節的思考,CBA總決賽還沒完,場上場下的博弈才剛開始,誰能真正贏得尊重和掌聲,下場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