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選手趙心童成為首位奪得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的亞洲選手,創造歷史。從“天才少年”到世界之巔,趙心童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支持——中學時他學習成績優秀,為了能系統學習斯諾克,父母同意他休學。趙心童的母親說:“愛孩子就是讓孩子快樂,以后的人生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尊重孩子的選擇?!?/strong>
很多家長想問,趙心童能成為今天的他,他的父母究竟做對了什么?答案之一可能是——父母對他天賦優勢的發現和支持。
推崇積極教育的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在《孩子的品格》一書中寫道:父母的教育更應該具備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其核心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閃耀出人格的光輝,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最燦爛的生命沉淀。
就像有一句話 ,“教育的真諦,就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終極使命,就是發現孩子的天賦?!?/strong>
關注孩子的優勢
更有益于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優勢,關鍵在于父母能否發現。家長如果能認識到關注孩子優勢對于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幫助孩子構建一個發展優勢的環境,鼓勵孩子勇敢地展現自己的優勢。在這種教育環境和方式下,孩子的心態會越來越好,并能夠不斷朝著自己的優勢方向發展,未來成功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所以,我們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而是要發現、引導孩子運用自己的天賦優勢。比如——
- 喜歡思考,并嘗試用一些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孩子,擁有創造力;
- 經常能看到事物不同方面的孩子,擁有難得的開放性思維;
- 在面對強烈的反對意見時,能夠捍衛自己的立場,據理力爭的孩子,具有勇氣優勢;
- 能夠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從來不會在任務未完成前就放棄的孩子,擁有堅韌的品格;
- 在社交中舉止得體,能夠洞悉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行為動機,常被稱贊“會來事”的孩子,擁有人際智力……
如果家長嘗試換一種欣賞的眼光來觀察孩子,往往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其實并非一無是處,相反,他的優點可能比缺點多得多。
再如,喜歡拆裝家電的孩子,也許有著工程師式的思維;喜歡跑步和打球的孩子,身體里也許隱藏著運動天賦;愛看小說、漫畫的孩子,腦海里可能裝著一個絢爛的創作宇宙。孩子身上種種被我們忽視,甚至被一些家長評價為“不務正業”的特質,很有可能在孩子長大后,成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家長從這些優勢天賦入手,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孩子不但會擁有強大的自信力,還會積極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發現孩子的優勢
可以激發出更多潛能
心理研究發現,當人對一件事產生積極情緒時,就容易拓展這一能力。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來發現孩子的天賦,引發孩子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之心,并從中進行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實現。
積極教育的研究者們認為,以往人們較多地關注智商和情商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于諸多人格特質與積極天性的保護和培養。許多專家與學術機構經過多年觀察和分析后發現,真正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天賦,也不是知識,而是教育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以“品格優勢與美德”為核心的積極天性、全面而健康地發展。
這些積極天性的特質包括審美力、自控力、好奇心、共情力、創造力、專注力、責任感、勇氣以及自信心等一系列與善意、高尚人格相關的要素。對這些品格與積極天性的保護與培養,正是積極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方面,孩子在積極的學習與生活氛圍中充分釋放天性,最容易產生“我行”“我可以”的積極情緒,進而去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內在力量,加深自己的興趣,拓展自己的“長板”。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自我效能感”。
另一方面,興趣和愛好更能建立孩子的信念感,構成他們努力前行的動力。這種信念感對個人成功的影響力比我們想象的更大,它可以讓人在面對挑戰和逆境時,發揮出驚人的潛力。
與此同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關心,尤其是自己的興趣愛好被支持和理解時,他們便可以更好地,用更積極和樂觀的心態對抗逆境與挫折。這種能力,也就是我們說的“抗逆力”,給孩子一顆強大的心臟,不輕易言敗、學會為自己人生負責。
彭凱平教授說,一個“遇事不怕事”的孩子,一定有堅實的后盾,那就是家庭成員無條件關注和支持。這種支持落在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上,就構成孩子不斷奔跑的底氣。
因為,來自父母的支持,本質上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強大信號:“我們相信你能行?!边@種來自家人的信任,會化為孩子的內在信念和支撐力,讓他走得更穩更遠。
想要改變孩子,就要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開始。
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找到更多的愛好,關注更廣闊的世界。讓他們知道,生命有很多種存在形式,只要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人生就是有意義的。當孩子能從內心中認同自己,對自己有正確的期待時,這種積極情緒對于他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功,都非常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軌跡,教育的起點,應該是培養孩子的積極天性,讓孩子明白,什么是選擇,什么是堅持,什么是自我,而什么又是對自己負責。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眼前的道路,也才能真正松開牽著父母的那只手,向著自己選定的未來堅定出發。
就像一句話說的,“命運會給每只鳥兒都準備一根樹枝。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找到自己那根可以棲息,可以起飛的樹枝?!?/strong>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馬文佳 編輯丨李柯諭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