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土豆種植、賞土豆花海、觀非遺表演、品土豆美食、住土豆小院,體驗“綠樹村邊合”“山氣日夕佳”的田園風光……近年來,嵐縣嵐城鎮王家村依靠科技賦能,巧念土豆“致富經”,成為“土豆花開”主景區,吸引了許多游客在此打卡旅游,追尋“詩和遠方”。
昔日的王家村,曾因土豆品種老化、銷路閉塞、價格低廉而陷入窘境。窮則思變,近年來,王家村依靠科技賦能,文化鑄魂,探索土豆花開幸福路。當地干部群眾巧借政策,在中國科協的精準幫扶下,通過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鈴薯科技小院首席專家王西瑤為王家村指導引進了十多個彩色馬鈴薯品種;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副研究員霍利光帶領團隊在王家村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種植晉薯16號,畝均產量達到5143.5公斤,刷新了嵐縣馬鈴薯畝產新紀錄;康農薯業潛心研發優質種薯迭代升級,為科學種植土豆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春風讓這方土地煥發新生,“走進科技‘薯’你精彩”讓農技講座開在田間地頭,科技與農耕攜手合作,為傳統土豆產業改造升級插上騰飛翅膀,翱翔在現代農業天際。
去年9月,“黨建引領+科技·文化走進科技小院在行動(山西嵐縣站)”啟動儀式暨馬鈴薯技術培訓在嵐縣舉行。在儀式上,發布了“嵐縣馬鈴薯科技小院創新知識服務專題”,通過Al+科技小院知識智能服務,實現馬鈴薯種植全程追溯、旅游服務精準推送,打造沉浸式土豆花海體驗。數字化賦能,讓王家村依托土豆發展文旅產業,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土豆花開“數字王家村”正在綻放新光彩。如今,王家村通過引入馬鈴薯化肥農藥雙減綠色生產技術、馬鈴薯提質增效高產技術、馬鈴薯殺青增值減損技術,在關鍵生產經營節點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打通先進科技從實驗室到田間、從專家到農民的聯系,讓村里的土豆畝均產量超3000公斤。
近日,嵐縣科協邀請山西農業大學張中東、白小東兩位專家,在王家村和范家口等8個鄉村旅游重點村,開展了以科技賦能助力鄉村旅游“百村示范”建設暨科普助春耕為主題的專業技術講座,通過案例分析、現場解答等形式為農民系統講授農作物的全周期管理技術,解說每一個環節的技術要點,深度結合種薯繁育與產業鏈延伸技術,助力“土豆種—土豆花—土豆宴”特色產業鏈提質增效,為王家村今年土豆實現穩產優質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科協駐村干部聯動中國科協e服小科等線上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打通線上銷售鏈,依托每年“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為王家村打造了“土豆宇宙”科普田、科普文化墻、科普活動廣場、特色文創產品,豐富了該村文化底蘊。
如今的王家村,在村口設立了“中國嵐縣土豆花開”大花籃地標,村內新建了土豆長廊,系統開發優質種薯基地、土豆花觀光旅游、土豆產品深加工以及土豆宴農家樂等項目。依托每年的“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聯動飲馬池景區,全力打造土豆田園綜合體。“土豆花開”文旅產業為村民及周邊群眾提供了務工就業崗位。村民們還在政府支持下,辦起20余家“土豆宴特色農家樂”。同時,村里引進趣味標本制作、干花制作、馬鈴薯種植體驗等課程,讓不少村民成為研學教師、助教,建立起研學工作室。淡季時,接待研學團隊開展研學課程;旺季就在景區內布設攤位,設置互動項目,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記者 王衛斌
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