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陌生人,你好,我是妙妙妙。
曾經,我是一個非常善良的老好人。
一直按照父母教我的“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的準則待人處事。
很多時候,甚至還會委屈自己去對別人好。
直到我不斷被算計、被惡意吸血到深陷抑郁。
我才意識到,善良,從不該是刺向自己的刀。
如今的我,終于變成一個不怕拒絕別人,勇敢捍衛自己邊界,表達自己想法的人。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我的故事,借此告訴你,想成為不好惹又受歡迎的人,只需學會1句話:
把“都可以”換成“我想要”。
那些需要你彎著腰才能觸碰的,從不是真正值得的關系。
當善良變成刺向我的刀
讀研的三年里,我都仿佛活在地獄里,被抑郁緊緊扼住咽喉。
最直接的原因,是在人際關系中體會到的背叛與無力感。
一個,是我以為的好朋友加舍友L。
因為父母出身農村,所以對同樣農村出身的L,我有種莫名的親切和好感,總覺得她也有著樸素實在的品質。
事實證明,我看錯了人。
L幾乎是完全相反的人,她滿腦子都是競爭,一直在挖空心思的算計。
對她來說,沒有占到便宜就是吃虧。
碩士三年里,她總在各種小東西上占我便宜,比如:
自己不買吹風機,一直用我的; 自己煮點什么吃,米、油、鹽就全部用我的; 餓了就找我要東西吃,要是問不到,就表現得像是我欠了她……
而她,連一根電燈充電線都不舍得借我暫用。
因為這些東西本身也不值多少錢,所以我也不計較。
即便有時覺得過分了有點不爽,也還是勸慰自己,畢竟我們是朋友。
然而,容忍只會換來得寸進尺。
當有第三人在場時,L總會拿我的年齡和身高說事,通過打壓我無法改變的地方來找存在感。
比如舍友的男友請我們宿舍吃飯沒有話題時,她就拿我的年齡做談資,說我是“老大難”,年紀宿舍最大,卻沒有對象。
但其實,我只比她大了半歲。
我常常會被她無緣由的惡意打得措手不及,可又會馬上勸自己,她可能只是情商低沒分寸,畢竟這也是事實。
要是當場反擊或者表現出不高興,反而顯得我太小家子氣了。
現在回想,L只是挑軟柿子捏罷了。
畢竟,她對別的舍友從不敢這樣放肆,卻選擇性地對我低情商。
如此種種,都顯得我單方面的真誠和付出像個小丑,被不斷壓榨還送上門給她當“血包”。
另一個,是我的導師。
讀研這三年的痛苦,除了L就是她帶來的。
讀研三年,我一直被她剝削:
幫她做了一堆如報銷套經費的雜活,她卻無限占用我的時間去給本科生教學。 我已經寫好的論文,哪怕已經私下送了幾次大幾百的禮物,只為她能做好本分內應該給的論文指導,卻一直被擱置不給評語。 拖了整整一個學期,我得到的只有目錄和標點需要修改的建議。
在導師的眼里,我就是一個毫無脾氣,可以被任意使喚的丫鬟。
讀研的三年青春里,我一直被她“綁架”去幫她做和我前途無關的雜活。
更厚顏無恥的是,畢業半年后,她還居高臨下給我發長語音,叫我改下論文格式,冠上她的名字來完成她的項目進度。
當我忍無可忍地拒絕后,她立馬刪掉我的微信,把我之前的努力和付出全然抹殺。
可以說,讀研的這三年,創傷性的記憶不斷累積,讓我痛苦萬分。
而且,求助無門。
畢業后,我曾經和宿舍里的其他人聊過這些,有人表達理解,更多的卻認為是我玻璃心、過度敏感,過去了那么久的事情還記著。
本來我就很內耗了,聽到這樣的評價,更是倍感羞愧,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閑了,才會糾纏些沒用的舊事。
可是我越是逼自己去大度地寬容和忘卻,這些記憶卻越是頻繁冒出,不斷消耗我的心理能量。
最后,是媽媽幫了我一把。
那段時間,她看到我的狀態很是心疼,幫我預約了心理咨詢。
這些痛苦才終于被看見,改變才得以發生。
不要削掉自己的棱角去做好人
我的咨詢師是一位非常專業、利落還溫柔的人。
第一次接觸時,我跟她講述了自己碩士三年的經歷,傾吐了滿滿的怨氣和悔恨。
然后問她:“都過去了還這么耿耿于懷,我是不是不該這么計較?”
咨詢師輕輕地搖了搖頭,堅定地告訴我:“沒有什么應不應該,你的感受最重要。這些感受會被你保留至今,說明它需要被好好地看見和安放。”
這句話,就像一雙溫暖的手,輕柔地撫平我心里的褶皺。
在她的分析下,我逐漸明白:
舊事一再重提,是因為它們從未被妥善處理。
當時每次的委屈求全,都是因為我在該拒絕和反擊時選擇了逃避。
那些我本應該向外釋放的攻擊力,在多年后找不到對方,就只能投向自己。在不斷地自我攻擊下,我才會逐漸耗盡心力,陷入抑郁。
然后,我們開始在咨詢里探索到底應該如何待人。
我問咨詢師:“書上和我父母都說要與人為善,可是這只是對別人有利,卻是以我自己的感受和利益為代價的,那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是一個騙局呢?”
她耐心地回應:“主動對別人好是強者和勇者的表現,因為主動付出善意很可能得不到回饋,甚至被傷害。
所以,剛認識時通過小事展現善意后,要觀察對方什么反應,是覺得你這么做是理所應當,還是會對你投桃報李。
先觀察對方的人性底色,你才能進一步確定要繼續對人家好還是遠離。不加區別,就很容易被傷害。”
現在想來確實如此。
無數次被L陰陽怪氣的我,從沒告誡過自己要跟這個人保持距離;無數次被導師占用寶貴時間去做雜事時,我也沒堅持表達自己的難處。
人性本就是試探底線、變本加厲的,是我的軟弱縱容了他人對我作惡。
比如L,我一直在對她表達善意,她卻很不尊重我,是因為:
我對她展示的善意,反而讓她作為受助者感到壓力而不適,產生了受助者惡意,進而反感我這個壓力制造源,看到我就煩躁。
再加上,人與人之間的惡意很多就是源于嫉妒。
我的給予和不計較反而讓她心理更不平衡,覺得我就應該一直付出。
也只有通過傷害我、搞我心態,她才能從我的身上汲取到能量,獲得心理平衡。
這段關系,對我而言純粹是消耗。
當時的我最該做的,就是守好邊界,果斷遠離。
因為,想得到尊重,想要一段關系良性且長期地發展,要做的不是削掉自己的棱角,做個什么都答應的老好人。
不計成本的付出只會被看得廉價。
這三年的創傷記憶還有很多很多,讓我陷入自我懷疑和攻擊的漩渦。
但在咨詢里,咨詢師非常堅定地肯定我: “你待人友善,喜歡把別人往好處想,是你的善良,這并沒有錯。”
也會一次次地提醒我:“這個世界存在無數灰度空間,投桃報李是很理想化的情況。你發現對方會珍惜你的好,就和這樣的人走近。不要什么關系都不舍棄,什么人都等距交往。
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人要勇敢反擊,第一次就讓對方看到你的框架和原則,你才能得到TA們的尊重。”
真的很感謝我的咨詢師,能從專業的視角帶我看到自己行為背后的錯誤認知,分享給我各種設立邊界、紓解情緒的方法。
同時,她的底色又是那么善良、有力量,一次次堅定地接納、肯定我,拉著我走出情緒陰霾。
做個“不好惹”的好人
就這樣,在咨詢中,我重新解構了這三年的過往。
在咨詢師的帶領下,和她一起站在第三視角,更加客觀地捋清這段痛苦的過往。
我有了更廣闊的看人待物的視角,也學會了怎么去保護自己,反擊惡意。
之前,每次我都是被欺負后一直選擇忍讓,直到對方變本加厲,我才爆發,其實這是極為傷害自己身心健康的。
我完全可以用溫柔且堅定的方式,回應別人的服從性測試和攻擊。
比如,被領導反復打斷發言時,我用咨詢里學到的,用平和的語言表明界限:
“您已經第三次打斷我的發言了(事實),讓我感到不被尊重(感受),可以等我說完再回應嗎(提出要求)?”
這樣的改變并不容易。
我按咨詢師的建議,先是不斷從小事情上訓練自己。
比如一些沒利益沖突的場景里,拒絕同事閑聊,推掉無關緊要的聚餐等等。
在拒絕時,不要解釋太多,直接表達結果,比如“今天真的沒辦法去,我有事要忙。”
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適應拒絕別人的焦慮感。
如果對方一直越界,就通過離開現場,結束對話的方式進行物理隔離來保護自己。
比如說“我有點事,我們晚點再聊。”
然后,給那些已經對我造成傷害和冒犯的人建立“檔案簿”。
記錄下:這個人什么時候冒犯了我,我的感受是什么?
通過清晰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幫助在下次精準識別,對方確實是在冒犯我,而不是我自己太敏感。
這種刻意練習和書寫記錄的收獲是巨大的。
現在的我,不再攻擊自己是個軟弱無能,不會保護自己的傻子。
會好好保護自己的善意善心,把它們只留給值得的人。
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會明確拒絕白嫖和陰陽怪氣的惡意傾瀉。
隨著個人邊界的設立,我在關系中不再時刻緊繃,學會了好好地愛自己。
很神奇,當我開始劃清邊界后,身邊的朋友反倒多了不少。
如今想來,我的人生能擺脫“老好人”的角色,成為善良但“不好惹”的人。
都是因為推開了那扇門,走進了心理咨詢室,讓一切改變得以發生。
所以,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有跟我相似的掙扎與苦痛。
試試推開那扇門,給自己一次“重生”的機會吧。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咨詢師,我們向你推薦以下這位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咨詢師—— 陳麗萍
陳麗萍老師是國家二級咨詢師,中級心理治療師,從業 超16年 ,服務時長 超5800+小時 ,擅長通過 心理動力取向、催眠治療、認知行為療法 等幫助來訪者跨越個人成長、內心沖突、抑郁焦慮等難題。
為鼓勵更多人邁出第一步,陳老師在今日開通了 3個半價 咨詢名額,即 原價600元/次 的正式咨詢,現在 只需300元 。
↓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
開啟一段成長的旅程
如果,你也總是一次次壓抑自己的需求,無法適當地釋放自己,常常內耗,又想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咨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咨詢」,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咨詢師↓
作者:來訪者妙妙妙
編輯:小西
圖源:圖蟲創意、Unsplas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