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想坐觀中美斗到兩敗俱傷,從而讓自己漁翁得利。不曾想,中美已經簽訂了關稅協議,特朗普開始重點敲打美國的盟友,想從盟友身上得到更多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擔心自己可能會被擠出美方談判優先議程,陷入長期的經濟衰退。石破茂政府環顧四周,發現同中國合作幾乎成了日本的唯一出路。為了防止“兩線潰敗”,東京已經轉變了對中國的態度。
要知道,5月3日,一架日本民間飛機闖入中國釣魚島領空,悍然挑起新的矛盾。駕駛者為80多歲的日本右翼分子,曾在2015年進行類似挑釁。
然而這一次,中國海警在極短的時間,便起飛艦載直升機警告驅離,迅速完成現場管控。日本政府對此陷入兩難,若公開限制民間飛行,等于默認日本無力掌控釣魚島;若放任不管,則可能激化矛盾,導致中方更強勢的反制。
如今,在中美“言和”的背景下,日本政府終于做出了選擇。據觀察者網5月14日報道,在13日的記者會上,日本外相巖屋毅就日本民眾擅闖我國釣魚島領空一事作出表態。
日本外相巖屋毅指出,出于“航行安全”的目的,日本有關部門已經告知了航運者們應該考慮飛行的安全性并要求其克制飛行,以避免“過度刺激中國”。
至于此前擅闖中國領空的日本民眾,日本國土交通省和海上保安廳已經多次與該男子溝通,要求其取消飛行計劃。
可以看到,日本政府清楚地認識到,他們現在已經得罪不起中國。回顧此輪交鋒,我們可以發現,日本政府態度轉變,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
我國海警此次反應速度與力度,折射出我國已經具備了“發現即驅離”的快速響應能力。我國在第一時間公布事件細節,強調“依法管控”,同時打響了法理戰與輿論戰。事實上,我國早已對釣魚島展開了常態化巡航,日本已經再無可乘之機。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釣魚島風波發酵之際,日本經濟界正因中美關稅談判進展陷入恐慌。5月14日,中美宣布互取消91%關稅,并建立協商機制。
這一突破直接沖擊日本的戰略布局,此前日本自詡“美國亞太優先盟友”,原以為憑借美日同盟能獲得特殊照顧,期待在貿易談判中搶占先機,但現實卻相當殘酷,特朗普政府的“交易思維”徹底打破日本幻想。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同時負責中美、日美談判,但明確將中國列為優先對象。日本陷入拖延困境,5月1日的日美談判因日程沖突被迫延期,汽車關稅等核心議題毫無進展;
日本媒體預測,美國對日關稅若持續,將導致日本GDP縮水,汽車出口受創尤甚。中美關稅和解沖擊日本產業鏈,尤其是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恐遭“替代性擠壓”。
日本原想“坐山觀虎斗”,但中美突然和解使其陷入尷尬處境。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若再得罪中國,將會讓自己“腹背受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