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近五年來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前十年增長47%。我國作為全球自然災害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應急管理部統計顯示,2024年全國因災直接經濟損失達3287億元,較疫情前增長21%。
在此大背景下,國務院《“十四五” 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的出臺,催生出超千億應急產業市場。
正是看準了這一藍海市場,憑借此前在能源裝備領域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川潤股份開始發力應急裝備領域。
5 月 13 日,中國電信、中國傳媒大學與川潤股份聯合發布全球首款智能 “綜合防災應急倉”,精準錨定這一廣闊市場,為國家應急管理現代化注入新的動力,助力應急產業快速發展。
川潤股份自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以來,長期聚焦高端能源裝備制造和工業服務,產品與服務廣泛用于風電、光伏、儲能等多領域,積累深厚技術與資源優勢。此次推出的 “綜合防災應急倉” 集成能源保障、智能通信、物資調度、低空經濟服務等功能,致力于打造 “平時服務、急時應急” 模式,該產品的推出也是川潤從能源裝備邁向 “智慧應急” 領域的關鍵一步。
中國電信應急行業事業部負責人表示:“綜合防災應急倉率先將‘低空管理全國一張網’這一突破性技術融入應急倉,為構建中國低空經濟基礎管理設施貢獻了電信智慧。”
作為合作方之一,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呂銳介紹,實驗室為應急倉注入三大科技力量:一是 “看得見的廣播”,借 5G 融媒體廣播系統,使應急倉化身智能信息站,高效分發超高清音視頻,宛如給災區安上 “千里眼” 和 “順風耳”;二是 “永不消逝的電波”,其研發的短波寬帶通信技術,能在通信基站損毀、光纜中斷、衛星受擾失效等極端情況,像 “打水漂” 般通過電離層將災區信息傳至千里之外;三是 “會思考的通信網”,研發的智能融合通信系統賦予應急倉 “大腦”,可在 5G、衛星、寬帶短波間自動切換,及時傳遞關鍵信息。
從功能創新看,該應急倉有著多個亮點:綠色能源系統集成風光儲一體化技術;空天地通信系統融合衛星、5G無人機和短波技術;AI智能預警、物聯網物資管理系統,以及配備專業團隊和紅外篩查的遠程醫療模塊。川潤液壓總經理曹林表示:“該方案通過科技賦能,構建了從預警到處置的全流程應急管理體系。”
不僅如此,在該款應急倉的研發過程中,川潤股份聯合中國電信應急產業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等機構,攻克無人機集群控制、短波通信等關鍵技術。其中,與中國電信共建的“5G+云網+AI”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可覆蓋15個行業、上百種低空經濟應該場景,是本產品“一倉多用”的亮點之一;另外,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的寬帶短波通信技術,更是突破極端環境下的通信瓶頸,為災害救援提供“兜底保障”。
接下來,川潤股份將持續深化與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應急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集成化方向轉型升級。以綜合防災應急倉為起點,公司將持續完善應急資源整合平臺建設,致力于打造更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為國家應急體系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